【中国时光之美】冬至|黄昏月淡

(0)

相关推荐

  • 山西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惟一以整座古城申 ...

  • 山西的古建筑有多惊艳?山西是国内古建筑数...

    山西的古建筑有多惊艳?山西是国内古建筑数量最多.品质最高的省份,之前统计有28000多处古建筑,数量远超其他省份. 山西保存了唐.五代.宋.辽.金.元至明清各个时期的木结构古建筑,元代以及以前的早期建 ...

  • 不可错过的山西古建筑

    打卡好地方[不可错过的山西古建筑]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现存元代之前的古建筑数量,山西占到全国七成以上,全国仅有的三处唐代建筑均在山西.图中的这些山西古建筑,均为单体建筑,或时 ...

  • 柴泽俊:28027处古建,14亿国人都应该谢谢你

    如今的平遥古城, 享誉海内外. 每年无数红男绿女慕名而来, 仿古追思,企图灵魂的慰藉. 殊不知当年如果没有他等一批有识之士, 平遥不过又是一座现代化小城, 与其它城市无异. 他,闯领导办公室是家常便饭 ...

  • 晋中”之--- 平遥先师庙

    ["先师"是什么神仙?] --- 晋中也有元代戏台 ---     看过很多研究山西戏曲及戏台的书刊或网络资文,都喜欢拿早期戏台说事,意思无非就是"哪里有早期的戏台,哪里 ...

  •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晋韵流芳 阅尽明清六百年

    有言道:"地下文物看陕西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省坐拥中国70%的地面古建筑遗存,"中国现存四座完好古城"之一的平遥古城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 ...

  • “风雨飘摇”的山西古建 究竟有多重要?

    近日,山西暴雨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河水暴涨堤坝决口.住房地基塌陷.牲畜死伤惨重-- 据了解,山西近期严重洪涝灾害已致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12.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8 ...

  • 【中国时光之美】小寒 | 静待故人归

    小寒:静待故人归 寒冷的空气如期而至, 北方飘雪,南方结霜. 一年中最苦寒的时节莫过如此, 坚韧着等待,新岁将至, 春天或许不远了吧. 平遥,镇国寺, 严寒中放牧的老人. 山西碛口,黄河岸边, 夕阳的 ...

  • 【中国时光之美】小雪|空谷足音

    更多还肯失林峦 花雪随风不厌看 小雪 小雪|空谷足音 文图/七月娃娃 小雪来了,冬天才真正拉开序幕,只是遥远的北方早已经降下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天气寒冷,秋收冬藏,宜休养生息,所以在古代,人们到了冬 ...

  • 中国时光之美:旅途中的二十四节气

    "七月娃娃私享课"关注我吧 二十四节气 背上行囊,走过山和水, 最忘不掉的, 是刹那间的光影和诗意. 在别人的故乡里行走, 也在自己的故乡里徘徊. 春夏秋冬,时节变换, 花开花落, ...

  • 观展|漆器:年轮中的时光之美

    漆器 在西方世界,"China"意为瓷器代表中国,"Japan"意为漆器代表日本.中国人善做瓷,日本人精于漆.不但西方人认可,明朝的中国人也赞成. 文震享在写& ...

  • 感受时光之美 二十四节气之春来万物生(全文)

    古人用春秋来指代历史:在诗词中写道"环球同此凉热":雷锋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在中国人的思维与表达里,充满着四季的字眼.这是因为在地球上,中国具有最 ...

  • 那抹醉人的红~惊艳了时光之美

    都说"天地生赤玉,一抹红映情",红色情结相信是每个国人最深的一种感情,对于红色总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感情.中国人喜红,是因为红色寓意吉祥,祥和,喜庆之意! 朝花夕拾/黄坚 有那么一种玉 ...

  • 领略古建的时光之美 莲 莲

    北京晚报 | 2021年10月26日 莲 莲 10月初的连日暴雨,使山西众多的古建筑出现险情.山西古建筑已经习惯北方的干燥气候,招架不住罕见的暴雨.根据上报到山西省文物局的信息,到10月11日,176 ...

  • 中国诗歌报唯美诗歌创作室第104期《行走在深冬》《时光之约》《2019,我站在地平线上》临屏诗集锦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本期出题:晚风 行云流水 本期初审:冯俊英 沛彧 小资 晚风行云流水 天外来客 花开自在 本期终审:全体编辑 本期整理:花开自在 本期美篇:行云流水 本期收稿111首,推选 ...

  • 赏石,在时光之隙升华出生命之美!

    世间有味之事,往往都无用,打着油纸伞,听春雨滴答,躺在院子里听夏虫声滋长,踏着露水,登高吟赏秋月,披上蓑衣泛舟,白雪茫茫,吟无用之诗,饮无用之茶,泛无用之舟,书无用之画,赏无用之石,终成一无用之人,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