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富商儿子无心向学,富商一怒之下,竟把儿子送去乡下了
相关推荐
-
《孝为先》
<孝为先> 孝敬为第一 父慈子孝 子不问父过 子不念父仇 尽孝的本份 <吕祖劝善文>说: "世上的人,善莫大于孝: 不善,莫大于不孝........ 我能孝,自无逆子 ...
-
【九思三平斋(二百七十四)】
九思三平斋·小议 274九思三平斋<"无字诀"小议> (西汉)刘向曾言: "智莫大于阙疑, 行莫大于无悔." 今悟: 官莫大于无私, 学莫大 ...
-
精编故事记实词 120实词之75 孰
75.孰 一.义项: (1)通"熟",仔细. (2)谁. (3)通'熟',成熟. 二.全义短文: 富商白某,家资巨万而目不识丁,常见笑于邑人,遂延师教子,誓改门庭.其子勤苦,下闱读 ...
-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试错,本身就是自我长...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试错,本身就是自我长进的实践.敢于去探索与冒险,犯错与失败便会是常态,能在呛水中学会游泳,才有能力啃硬骨头.涉险滩.宇宙的演化是不断调整的过程,人生也是不断纠错和自我完善的阶段.认 ...
-
太贪,终究一无所有!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
-
民间故事:秀才避雨,与狐仙订婚,儿子结局悲剧
独吟影视 关注 2021-08-10 14:39 新昌有一个秀才,姓孙,此人生的眉清目秀,星眉剑目,很有才华,而且善于吟咏,还弹得一手好琴,是个多才多艺的美少年.孙秀才家在城外的村子里,平时就在家读书 ...
-
民间故事:养儿不防老,三个儿子不管用,县官拍板认亲爹
趣味社会学 关注 2021-08-22 13:05 都说"养儿防老",可天下总有一些不孝子,父母对他恩重如山,他却对父母百般嫌弃.试问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呢? 话说明朝的时候,武昌府 ...
-
民间故事寡妇无意间做了一件事,让儿子遭了雷劈!却也奠定泰山!
从前,有个小寡妇,年纪轻轻就丧夫,和小儿子相依为命.这小孩读书很用功,都说他以后一定有出息,能当大官.可这寡妇无意间做了一件事,让儿子遭了雷劈.这个小寡妇名叫白氏,年轻时候丧夫,撇下她和一个小儿子叫白 ...
-
民间故事从拆城到缝城,养个儿子卖黄盆
古代,帝王的名讳,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唐律>规定,故意直呼皇帝的名字,属"大不敬"罪,必须惩处.古代,除了要避讳皇帝名讳,还要避讳自己父亲,祖父的名字,甚至在写文章或说 ...
-
民间故事:富翁临终时留下一盒子宝贝,儿子打开后目瞪口呆
明朝万历年间,四川东部有一个富翁名叫朱翁,他是宋朝大儒朱熹的后代.朱翁早年在苏州经商,生财有道的他积累了万贯家财,发财之后,朱翁回到故乡修建宅第,过起了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朱翁为人慷慨仁义,平时总是周 ...
-
民间故事:屠夫准备杀猪,猪竟口吐人言:等你儿子成亲再杀我
明朝弘治年间,顺天府有一老屠夫名叫丁正则,别看他整天杀猪,心地却十分善良.他杀猪有个原则,怀胎母猪不杀,老弱猪不杀,小猪仔不杀.因此照比同行少赚不少银子.虽说钱赚的不多,丁老汉家里倒十分和睦,妻子漂亮 ...
-
民间故事:账房先生住进新家,半夜里被捉去见王爷,委任他为主薄
明朝弘治年间,有一个姓吴的账房先生,在小镇上药材铺里管账,人称吴先生.吴先生一生谨小慎微,安于现状.到了四十岁时,终于积攒了一笔钱,而且儿子也快成年了,面临婚姻大事,他就拿出钱财,建造了一所新宅院. ...
-
故事:民间故事:道士对书生说你有仙缘,书生不信去做官,险丧命
宋朝的时候,冀州有个叫吴梦仙的读书人,自幼聪慧,过目不忘,十一岁中了秀才,十五岁中了举人,他便有点心高气傲,常常用言语讥讽那些屡试不第的人. 一天,他偶然遇到一个道士,道士仔细端详过他的面貌后,说:& ...
-
民间故事两个男子因一个孩子,竟闹到了衙门,结局令人慨叹
有两个男子在衙门大打出手,一人面露戚容,一人痛哭流涕,口中喊道:"儿啊,儿啊--"而此时一衙役进门,直接破口大骂:"你这厮赶紧交代清楚,究竟他的儿子为何到了你的手里!&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