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李密率瓦岗军围攻洛阳。一天...
相关推荐
-
隋末争霸,实力雄厚的李密为何要死磕洛阳?而不是抢先攻占长安?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离开洛阳,驾临江都. 这宣告着心比天高的杨广应对各地叛乱和内部贵族离心的失败,并彻底放弃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挣扎. 杨广跑了,有志者就该崛起了. 于是,在他跑 ...
-
公元621年,王世充降唐。李渊却要杀世充...
公元621年,王世充降唐.李渊却要杀世充大将单雄信,而单雄信昔日瓦岗寨兄弟竟个个袖手旁观,只有徐茂公请舍官爵,求换单雄信一命,也遭拒绝.最后的刑场上,只有徐茂公一人送行,他拔刀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对 ...
-
鬼谷子智慧:有这3个征兆,暗示“好运”即将到来,定要好好把握
如果你想在下半辈子财运滚滚,好运连连,你必须修身养性,磨练自己的灵魂,做一个德行兼备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何愁不会发财,何愁不会成功? 而一个人在好运到来之前身上是有迹可循的,其实,老祖宗鬼谷子已经给出 ...
-
历史上真实的瓦岗军:没有快意恩仇、江湖义气,只有人性的现实
像隋唐英雄传.三国演义,虽然基于真实的历史,但它们本质上是小说,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是艺术加工. 艺术源于现实,但历史类小说与真实的历史差异巨大:前者注重戏剧性,时常充满理想化与浪漫主义:后者凸显一个 ...
-
公元626年,这个“大唐第一直男”做了个决定。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拿到厚厚的<全唐诗>翻阅了一下,还真不知道,魏征也是一位诗人. 留在我们记忆里的魏征,是一位敢于提意见.敢于说真话.敢于冒险.敢于和皇帝对着干的大臣,和这个相比,说他是诗 ...
-
朱棣率军围攻济南,铁铉、盛庸拼力坚守,朱棣久攻不下,无奈撤兵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在白沟河战败后,向南撤退,丢弃大量辎重,朱棣的兵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雄县月漾桥,十万余人投降燕军.李景隆撤回德州. 四月二十七,朱棣一鼓作气,率军向德州进发. 五 ...
-
李景隆率军围攻北平,且看朱高炽如何坚守,朱棣如何将其击溃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十月,朱棣率军从大宁返回北平,这月十九,到达会州卫,对麾下兵马进行整编,开始设立五军,令张玉.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分别统领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把大宁的兵马分散到各 ...
-
他率兵进入洛阳,揭开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局面
东汉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 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 ...
-
公元618年4月11日,隋炀帝杨广在群臣...
公元618年4月11日,隋炀帝杨广在群臣的注视下,被迫上吊自杀了.临死前他还吟了一句诗,说天子死也要死得体面一点,这位伟大的皇帝始终也没明白,把他害死的两个真正原因. 据史书中记载,隋炀帝杨广&quo ...
-
1860年,曾国藩正率兵围攻安庆,有一天,突然圣旨到,让他速派援兵北上勤
1860年,曾国藩正率兵围攻安庆,有一天,突然圣旨到,让他速派援兵北上勤王,而且点名湘军悍将鲍超统兵.手捧圣旨,曾国藩直撮牙花子,朝廷这不是扯淡嘛! 原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兵锋直指北京.咸丰皇帝吓坏 ...
-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二):李密战杀张须陀,率军夺取洛口仓
导语: 公元616年,仅仅延续了三十五年的大隋王朝,开始呈现战火燎原的局势,混乱之中,李密看到了争雄天下的希望.在义军蜂起的河南地区,李密往来于各个首领之间,试图拉起一支人马,跟随自己完成改朝换代的宏 ...
-
李密瓦岗军因取得隋朝几大粮仓并不能流动作战,须和宇文化及拼命
瓦岗军前期是流动作战,在李密加入后,攻破了隋朝几大粮仓,是以几大粮仓尤其是洛口仓为根基的势力,早就不可能流动作战了. 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先是一战击杀屡次击败瓦岗军的隋军名将张须陀.随后李密占领了今天郑 ...
-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一):李密死里逃生,投奔瓦岗寨翟让
导语: 隋朝大业初年,这一天,在宫廷担任禁卫武官的李密,像往常一样在殿外宿卫.隋炀帝与亲信大臣宇文述一起走向李密当值的宫殿,当隋炀帝走到李密近前时,突然放慢了脚步.这位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上下打量了李密一 ...
-
李密与隋末瓦岗军的兴亡(三):翟让让位于李密,裴仁基投降瓦岗
导语: 公元604年,三十五岁的杨广成为大隋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他以惊人的大手笔向天下发出信号,他要超越秦皇汉武,成为子孙万世,人莫能窥的千古一帝.这位进取心极强的皇帝刚上台,他那彪炳史册的工程就连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