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1章》孔子批评冉求“今女画”对我们有何启示?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1
雍也第六 一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1)." [注释] (1)雍也可使南面:雍,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南面,面向南.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做长官.&qu ...
-
出身底层的人,靠什么才能改变命运?孔子:学习,并乐在其中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英雄不问出处,圣贤不问出身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ing,一声)且角,虽欲勿用,山川舍其诸 ...
-
论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6-1)
<雍也>篇共计30章,涉及论述中庸之道.为仁之法.利民之术和文质并重等思想,记载了仲弓.颜渊.子游.子夏.子贡.子路.冉求.宰我等孔子著名弟子的情况.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 ...
-
#每日学论语#6.1【2016-11-4】
#每日学论语#6.1[2016-11-4]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具备做大官的才能和本领." [微言微感] 有人 ...
-
冉
冉(rǎn染) 逐渐,渐进.常作"冉冉".<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七谏>:"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
-
论语: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6-12)
冉求对学习孔子所传之道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问题而是思想问题,于是给予严肃批评.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
-
#每日学论语#6.6【2016-11-9】
#每日学论语#6.6[2016-11-9] [原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jiǎo).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 孔子对仲弓说:"耕牛产下 ...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12
雍也第六 十二 冉求曰(1):"非不说子之道(2),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3)." [注释] (1)冉求曰:冉求,即冉有,字子有,尊称 ...
-
每日一学 2021-08-05
2021-08-06 18:12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在贫如客,使其臣如借,不迁怒,不深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论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称怒焉.匹夫 ...
-
【第148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9章》怎样理解孔子指明的“为仁之方”?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9章>怎样理解孔子指明的"为仁之方"? 6·29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 ...
-
【第147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8章》孔子因何称中庸为最高道德?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8章>孔子因何称中庸为最高道德? 6·28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孔子提出的道德准则.中,作为哲学概念,它指的是 ...
-
【第146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7章》孔子何以对天发誓?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7章>孔子何以对天发誓? 6·27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南子:卫灵公夫人,有淫乱的行为.矢: ...
-
【第145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6章》孔子因何说博文约礼“可以弗畔”?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6章>孔子因何说博文约礼"可以弗畔"? 6·26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约:约束.弗:不.畔 ...
-
【第144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5章》孔子如何应答“从井救人”之问?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5章>孔子如何应答"从井救人"之问? 6·25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 ...
-
【第143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4章》孔子因何感叹“觚不觚”?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4章>孔子因何感叹"觚不觚"? 6·24 子曰:"觚(音gū)不觚,觚哉!觚哉!" 觚:古代酒器,上园下方,有棱,容量二升 ...
-
【第142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3章》怎样理解孔子所希望的齐、鲁之变?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3章>怎样理解孔子所希望的齐.鲁之变? 6·23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至:赶上,到达.道:指先王之道,即尧.舜.禹.汤 ...
-
【第141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2章》智者何以乐水,仁者何以乐山?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2章>智者何以乐水,仁者何以乐山? 6·22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关这个&q ...
-
【第140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1章》孔子因何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21章>孔子因何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