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法:用浮中沉三脉之法!
相关推荐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伤寒论》学习笔记八之表郁轻证。
最近没顾上更新,今天写一下. 我看了一下上一篇是写到了伤寒兼证.今天继续表郁轻证.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 ...
-
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 (去皮) 三两 芍药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拆算现代剂量] 桂枝 (去皮) 45g 芍药 45g 甘草 (炙) 30g 生 ...
-
20201207伤寒论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法16,方14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法16,方14 1 太阳中风,阳浮阴弱,热发汗出,恶寒,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3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连载丨《伤寒辅行录》(1)
◆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脉浮紧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发热恶寒,如疟状者,麻黄桂枝汤主之,桂枝麻黄汤亦主之. ◆伤寒表未解,干呕发热而咳者,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后,外证已,仍咳而呕渴 ...
-
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五条附子泻心汤治疗汗出背恶寒外加失眠者之我见
附子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五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的组成是:"蒸附子 15克.炒黄连6 黄芩 30 熟军 6." ...
-
伤寒用药精法、相舌法及浮中沉三脉法
伤寒用药精法 标本逆从既明,和剂之药须识. 表汗用麻黄,无葱白不发: 吐痰用瓜蒂,无豉不涌: 去实热用大黄,无枳实不通: 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 竹沥无姜汁,不能行经络: 蜜导无皂角,不能通秘结: ...
-
伤寒至简脉法:浮中沉三脉法!
伤寒至简脉法:浮中沉三脉法! 夫伤寒治之得其纲领,不难也.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而难矣.何谓也?脉证与理而已.予尝以浮.中.沉三脉详而治之,无所遁其情也.既云伤寒,则寒邪自外入内而伤之也.其入则有浅深 ...
-
伤寒脉法:用浮中沉三脉之法!
夫伤寒治之得其纲领,不难也.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而难矣.何谓也?脉证与理而已.予尝以浮.中.沉三脉详而治之,无所遁其情也.既云伤寒,则寒邪自外入内而伤之也.其入则有浅深次第,自表达里,以此推之而不难 ...
-
【伤寒脉法:用浮中沉三脉之法】
夫伤寒治之得其纲领,不难也.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而难矣.何谓也?脉证与理而已.予尝以浮.中.沉三脉详而治之,无所遁其情也.既云伤寒,则寒邪自外入内而伤之也.其入则有浅深次第,自表达里,以此推之而不难 ...
-
伤寒脉法:用浮中沉三脉之法!
夫伤寒治之得其纲领,不难也.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而难矣.何谓也?脉证与理而已.予尝以浮.中.沉三脉详而治之,无所遁其情也.既云伤寒,则寒邪自外入内而伤之也.其入则有浅深次第,自表达里,以此推之而不难 ...
-
巩氏浮中沉三部诊脉法和传统脉法的比较
巩氏浮中沉三部诊脉法和传统脉法的比较
-
用过浮中沉三部诊脉法,才知道所有大神的脉学都是垃圾脉学
白发三千尺 看了太多的各种脉学,玄之又玄,详之又详,但是总让人觉得不靠谱.先别说理论是否正确,实际上在临床中,就根本不会出现那样复杂的脉象. 本人西医临床23年,中医临床13年,诊脉方法简单易行,诊断 ...
-
脉法系列讲座—浮中沉取
想要了解浮脉的指下感觉,先要明确几个概念,就是浮取.中取.沉取.浮.中.沉取总的来说就是把脉时指下用不同力度把到的不同的脉的位置. 浮中沉的说法最早见于<难经>十八难,"三部者, ...
-
转:用过浮中沉三部诊脉法,才知大神脉学垃圾多
中医之子:看了太多的各种脉学,玄之又玄,详之又详,但是总让人觉得不靠谱.先别说理论是否正确,实际上在临床中,就根本不会出现那样复杂的脉象. 本人西医临床23年,中医临床13年,诊脉方法简单易行,诊断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