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皇帝在此出家,寺庙内景首次曝光,见闻吉祥!
相关推荐
-
景致记录:相对于千年崇圣寺三塔而言,大理段氏只是云烟
看过金庸的<天龙八部>,大家自然对大理充满了好奇. 那么,曾经的南诏国和大理国,都留下了些什么遗迹呢? 崇圣寺,曾经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只因历代的天灾人祸, ...
-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P1 首次知道大理崇圣寺三塔还是在小学二年级时,那是因一枚"中国古塔建筑艺术"的邮票引起.那张素色的"千寻塔"邮票当时差点在集邮时被换掉,还是父亲 ...
-
大理崇圣寺三塔,就这么游玩就好
大理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市唯一的一个国家5A级景区,是大理的标志,也是游客到大理旅游必游之地. 愿无违别墅接待了很多游客,都在咨询大理三塔如何游玩的问题?为了帮助更多的朋友,很好的游玩三塔景区,主要从四 ...
-
七彩云南之佛都三塔
原创摄影文字by: 蘇蘇 崇圣寺,所崇之 "圣" 为观音菩萨,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盛行.崇圣寺建筑群座落在离大理古城约一公里处,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一块儿上佳风水宝地. 继南诏 ...
-
我在洱海等你,——2021年3月游云南大理
亦古亦月 关注 我在洱海等你 --2021年3月游云南大理 04-15 阅读564 来自话题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12.8万篇 一片蓝天, 一片净水, 一个心结, 我由此走过, 你正好也在--: 我 ...
-
云南古塔(1)——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卓然挺秀,俊逸不凡,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 ...
-
徐霞客与大理(十六)
徐霞客过下关天生桥 (图文/诗画大理) 明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二十日,徐霞客由大理往漾濞,经过了龙尾关(下关):"北即苍山,至此南尽,中穿一峡,西去甚逼.而峡口稍旷,乃就所穿之溪,城其 ...
-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3日下午18.45时,我们乘坐高铁到达大理站.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是云南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崇圣礼佛大理古城/凌纪元
释.儒.道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根基,释一言概述,因果,儒一言概述,教化,道一言概述,无为.儒.道在我们上学时已经学习.接触过,释是随着年龄.读书.见识.游历的增长才渐渐理解.感悟.有机会到云南大理崇圣 ...
-
绝无仅有!9位皇帝出家寺庙内景首次曝光,太惊艳了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皇帝的身份是很尊贵的.但是,却有一个寺庙曾今有9位皇帝在此出家. 这座寺庙叫崇圣寺,坐落在大理苍山和洱海中间是<天龙八部>中天龙寺的原型. 这座由圣僧李成眉贤者建造的寺庙 ...
-
中国“最牛”寺庙接待过56位皇帝,今门票只要15元
我国有很多的寺庙,许多游客也是在假期的时候都喜欢到寺庙里烧香拜佛,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寺庙绝对是最牛的一个,因为它曾经接待过56个皇帝! 这个地方就是西岳庙,位于陕西华阴市,其中供奉着西岳华山兵神金天王 ...
-
五台山这座寺庙,被金庸写进小说里,皇帝在此出家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山西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寺庙林立,历史悠久.五台山因有五座山峰而 ...
-
我国接客最厉害的寺庙,曾有56位皇帝拜访,如今门票仅需15元
我国的陕西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常优秀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最少有十四个或大或小的王朝在此建立都城,有多少帝王世家在陕西兴起又衰落.即使经过千年的历史变革,陕西的建筑 ...
-
汉朝历史人物——蜀汉后主刘禅(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
-
汉朝历史人物——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
明帝是东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薛莹<汉纪>对他极力称赞,说他"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华峤<后汉书>一方面 ...
-
汉朝历史人物——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 ...
-
中国历史100位皇帝顺序表(含称号及评价)
中国历史100位皇帝顺序表(含称号及评价)
-
毛主席:《明史》我看了最生气!在他看来,明朝亡于哪位皇帝手中?
唐贞观十七年,大唐宰相魏征去世.唐太宗不禁感慨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虽然唐太宗的目的是为了悼念魏征的离去,但我们也可以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