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改习惯》,恬淡冲逸,风格别具
相关推荐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4)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4) 刘晓林 李叔同:哦!您的书法给世人的印象一贯平和,不激不励. 弘一法师:你若仔细看,还是有不少区别的.早岁书作结体稍扁,锐气外露:中年以后的书作转为方正,严谨收敛:暮时书作 ...
-
超其象外:弘一法师《仿东坡先生》
弘一法师<仿东坡先生>,横 70cm,纵46cm. 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名字,听来可谓如雷贯耳.他的非凡才华不仅反映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教育和编辑各个领域,同时表 ...
-
天下去得
□南台人 武术界有句古话:"初学三年,天下去得: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初学武者,学了一个时期后进步明显,便很有成就感,觉得凭这点本事闯荡,"天下去得":然而,再 ...
-
弘一法师晚年写给弟子黄福海的99幅字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 ...
-
弘一法师:这样的书法家是可耻的!
主讲:一痴,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 ...
-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被誉为逸品?收藏此文鉴别“丑书”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为什么被誉为逸品?收藏此文提高认知区别"丑书",很有必要! 弘一法师的作品一直为外行人员所争议,一度认为是弘一法乱了书协会的品味.但却是内行书协争相学习却怎么也学 ...
-
弘一法师《改习惯》
弘一法师<改习惯>,1933年, 癸酉在泉州承天寺讲. 弘一法师(李叔同)不仅集教育家.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家,书法家.金石家.佛学家.诗人于一身,而且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弘一法师出 ...
-
弘一法师《改习惯》,自愧恶习太重,颇思尽力对治
弘一法师<改习惯>,1933年, 癸酉在泉州承天寺讲. 弘一法师(李叔同)不仅集教育家.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家,书法家.金石家.佛学家.诗人于一身,而且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弘一法师出 ...
-
弘一法师书法风格及形成
李叔同 (1880-1942)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 ...
-
图片看弘一法师一生书法风格的演变。弘一法...
图片看弘一法师一生书法风格的演变. 弘一法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 ...
-
弘一大师:改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 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 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 ...
-
典史看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看国难之际一个浪荡富家子的表现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知哪个有才人,把第一句改了 ...
-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葬礼上其子抚琴高唱
1905年3月10日(另说5月),王太夫人王凤玲在上海城南草堂辞别了人世,她死时,她此生唯一的儿子李叔同不在身边.当时,他正上街置办棺木. 人都说养儿防老,可王凤玲辛苦养大的儿子,却终究没能给她送终. ...
-
弘一法师:谈写字的方法
▲ 行楷大德堂横幅 12.5×30cm 释文:大德堂.清辉居士属.乙亥,一音.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 我想写字这一回事,是在家人的事,出家人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