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老子哲学是自然唯物主义之道
相关推荐
-
《庄子》与庄周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而今本< ...
-
如何理解老子的“无名学说”?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26 无名学说 .老子说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三:道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三:道家学派 春秋末期老子创建的道家学派到战国时期发展为不同倾向的两支.一是以宋钘.尹文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哲学流派:一是以庄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他们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
生众
天地所以 生万物也众: 运动适当 运动过度痉挛 运动过少萎厥 中央,病多萎厥 厥是 气血倒流 不走四肢 营气,动脉静脉 另一个系统走细胞 精气心动四肢末梢 还有说法: 阴阳所走的 方向不一样 道长内 ...
-
第2章老子哲学是自然辩证法之道
关注 <道德经>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效仿地的法则,地要效仿天的法则,天要效仿道的法则,道的法则就是"道法自然." 老 ...
-
第16讲 第14章 老子哲学中的佛学与量子力学——“无形”的力量【我读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
-
“自然”究竟是什么意思?浅谈老子哲学
"自然"是老子哲学乃至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 老子五论"自然",讲到"百姓谓我自然""希言自然""道法自然&qu ...
-
朱熹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内涵和角色
吴亚楠 一般而言,"自然"主要被看成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但是实际上儒家对于"自然"也有许多思考①:虽然它不像"仁""礼" ...
-
《道德经》第十七章:我即自然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 我自然". [译文] 有道的君王, 人民不知道他的存 ...
-
一个“无”字,让老子哲学从世界精神孕育者,变成心最毒的权谋术
道家的"无为"思想历来被曲解为"什么也不需要做",顺其自然便可,"无不治"则被理解为权谋思想. 自从韩非以权谋思想释读老子后,历代对老子思想 ...
-
老子哲学中的理想执政者应该做什么?
一.民能"自富": 万物作不为始,物质需求的自给自足 <老子>五十七章说:"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王弼 ...
-
哲学概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说起哲学大家并不陌生,哲学是西方主流思想的发源地,东方讲的是伦理哲学,自从亚里士多德创建了哲学体系后,哲学给人带来很大的思维模式方法,从古代至今我们国家由唯心主义价值观发展到唯物主义价值观,唯物主义反 ...
-
《道德经》第一章 老子传真
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说] 本章是<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