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54

刘裕陵墓初宁陵石刻
NO.54
五月,刘裕病情恶化,他自知不治,便留下了这样一份遗命:自己死后,由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四人共同辅政,辅佐幼主。
徐羡之是刘裕未发迹前就情同兄弟的好友,关系极为密切,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刘裕第六女富阳公主嫁给了徐羡之的儿子徐乔之,之前在讨伐司马休之时战死的刘裕大女婿徐逵之则是徐羡之的侄子。
徐羡之曾长期担任刘穆之的副手,刘穆之死后他正式转正,执掌朝廷内政,刘裕称帝后,徐羡之先后出任尚书令、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司空等要职,成为朝臣中的第一人。
四人中,徐羡之是行政老手,傅亮擅长人事,谢晦谋略过人,檀道济则是身经百战的军事奇才,这样一个组合,有文有武,有勇有谋,有萧何有张良有韩信还有专职的HR高手,完全可以称之为黄金搭档。
但刘裕还是感到不太放心,又把太子刘义符叫到了病榻前,叮嘱他说:檀道济有干略,却没有野心,徐羡之和傅亮也不会有异志,这三人你应该不必担心。只有谢晦这个人你必须多加提防,他曾多次随我征战,善于随机应变,脑子很活络,将来如果有什么变故,一定是他。五月二十一日,刘裕在建康宫中去世,享年六十岁。
由于刘裕所建的南朝宋国祚不长且并未实现统一,因而刘裕在如今普通大众中的知名度极低——不仅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武大郎潘金莲相比差了几十个光年的距离,而且也远不如同时代的冉闵、苻坚。
但我依然觉得,他是那个暗无天日的三百年大分裂时代中最闪亮的明星!
没有之一!
是的,他没有潘安那种玉树临风的颜值,没有王羲之那种豪门公子的出身,没有谢安那种潇洒自如的风度,没有桓温那些风流倜傥的轶事,更没有庾信那种名动天下的文才,但这个出自“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的寒门男儿却有着同时代众多名人望尘莫及的优点——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不畏强敌的进取精神,横扫千军的英雄气概,志在千里的远大理想,无与伦比的雄才伟略……
尤其是他那两次气壮山河的北伐,更是一扫南方政权萎靡已久的颓势,让胡人闻风丧胆,奏响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汉人的最强音!
即使千载之后,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刘裕死后,太子刘义符随即继位,是为宋少帝。
这个消息传到北方后,北魏国主拓跋嗣由衷地松了口气——仿佛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孙猴子终于重获了自由。
之前由于畏惧刘裕的威名,他一直没敢向南扩张,甚至连原本属于北魏的滑台也没敢讨回,憋气几乎憋成了内伤,现在他觉得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他当即决定出兵进攻刘宋,目标是刘裕前几年刚从后秦和自己手里夺取的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等地。
我不但要让你把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还要讨回利息,而且是年息高达1000%的高利贷!
崔浩以礼不伐丧为由劝阻拓跋嗣不要攻宋。
拓跋嗣不听:当年刘裕也是在姚兴刚死的时候一举灭掉的秦国,现在刘裕死了,我讨伐宋国,有何不可?
崔浩依然苦苦相劝:那是不一样的,当初姚兴死了,姚兴诸子相争,内讧不断,所以刘裕才乘机讨伐,而现在宋国内部无隙可乘,不好比的。
但拓跋嗣还是不从——什么无隙可乘!刘裕死了就是最大的可乘之隙!
他任命司空奚斤为主帅,统领大将周几、公孙表等人率军南下攻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