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5

北魏统一北方后,宋魏对峙形势图

NO.75

吴提留其兄乞列归在六镇一带与北魏嵇敬、拓跋崇相持,自己则率精锐骑兵乘虚南下入侵北魏,很快就抵达了距平城仅二百余里的善无(今山西右玉)!

一时间平城城内乱作一团,穆寿等人惊慌失措,甚至想带着太子逃走,幸亏保太后临危不惧,坚决制止了穆寿的举动,人心才逐渐稳定下来。

随后保太后又派大将长孙道生等人领兵前去抵抗柔然,终于在土颓山(今山西平鲁西北)一带挡住了吴提的大军。

与此同时,嵇敬、拓跋崇也在阴山以北对柔然发动了反攻——大破乞列归所部,乞列归本人也成了北魏军的俘虏。

得知老家有失,吴提不敢恋战,慌忙退回了漠北。

柔然的失利,让姑臧城内的北凉军民彻底失去了信心。

公元439年九月,沮渠牧犍的侄子沮渠万年打开城门,投降了北魏。

魏军随即蜂拥而入,攻占了姑臧。

见大势已去,沮渠牧犍只得带着文武百官向拓跋焘面缚请降。

北凉就此灭亡。

拓跋焘终于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夙愿。

持续一百三十多年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至此结束。

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吞并了北方诸国后的北魏和南朝的刘宋南北对峙,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时代就此开始。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南朝。

与四处扩张的拓跋焘不一样,这些年刘宋皇帝刘义隆的工作重心是内政。

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先后颁布实行了兴农、减税、劝学、清理户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以他为核心的刘宋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下,这一时期刘宋境内政治较为清明,百姓生活较为安定,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文化日益繁荣。

按照《宋书》的记载就是:区宇宴安,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归,自事而已。守宰之职,以六期为断,虽没世不徙,未及曩时,而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元嘉之治”。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刘义隆当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边有一批得力的帮手。

在继位初期,他最倚重的是他在荆州时的亲信王华、王昙首以及王昙首的哥哥王弘,这几位都是世家出身的文士,世代官宦,家学渊源,在治国方面很有一套,让他们去处理政务相当于让加藤鹰去做鸭、楼主我去搬砖——完全是得心应手。

可惜王华在刘义隆继位没几年就去世了,王弘兄弟两人便成了朝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当时王弘身兼司徒、录尚书事、扬州刺史等多个要职,不过他虽然位居显要,但由于之前曾参与过徐羡之等人的废立,历史并不清白,因此他一直很不安心,一直如履薄冰。

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风光的时代,也是最危险的时代。

有人劝他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不,无限风险在高峰,你们兄弟的权位太高了,容易招人嫉恨。彭城王刘义康是皇上的弟弟,最好将他征召入朝,与你共辅朝政为妥。

王弘对此深表认同,便上疏请求将自己的职务转给刘义康,刘义隆起初不肯,但在王弘的一再坚持下,最后还是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要求,任命刘义康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与王弘共同执掌朝政。

深感高处不胜寒的王弘此时早已把明哲保身放在第一位,对手中的权力像对用过的卫生纸一样——弃之唯恐不及,很快他就把朝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了刘义康处理。

之后的三年内,王昙首、王弘相继去世,从此刘义康开始独掌大权。

(0)

相关推荐

  • 激荡四百年:稳定朝纲拓跋濬下狠手,册立冯氏奠定未来方向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66篇 拓跋焘是北魏的一代雄主,南征北讨,开疆拓土,客观上确实让北魏统一了北方,但也因此导致国力空虚,官员和百姓都不堪重负. 拓跋濬少年继位,摆在他面 ...

  • 激荡四百年:北魏兵临彭城外交挑衅,张畅虚张声势从容应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49篇 北魏永昌王拓跋仁攻克尉武后,继续向寿阳进军,沿途纵火焚烧,劫掠马头.钟离两地,坐镇寿阳的刘宋南平王刘铄婴城固守. 此时,北魏军已占领萧城,而萧 ...

  • 激荡四百年:刘宋主动撤退形势逆转,薛安都刘康祖血洒战场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48篇 萧斌因为王玄谟的失利而陷入被动,刘诞的雍州方向进展依然顺利.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闰十月,庞法起等各路大军进入卢氏,斩杀县令李封,以赵 ...

  • 激荡四百年:北燕拒不投降难逃厄运,和龙陷落冯弘身死高丽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25篇 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六月,拓跋焘重启东征,派永昌王拓跋健和左仆射安原等率军进攻和龙,将军楼勃另率五千骑兵围攻凡城. 最终,凡城守将封羽举城 ...

  • 激荡四百年:各自收拾残局和平有望,第三次北伐却不期而至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52篇 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二月十九,刘义隆下诏,赈济抚恤受到北魏残害蹂躏的各郡县百姓,免除田赋捐税,以恢复国民经济. 二月二十,鉴于北伐失利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80

    史学家范晔 NO.80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这一幕: 这一天,刘义隆应邀去大姐家赴宴,姐弟两人一边品着美酒美味,一边畅谈家事国事,气氛十分融洽. 相谈甚欢之际,会稽公主却突然离席,在皇帝面前跪了下来,一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9

    刘裕长女会稽长公主 NO.79 早在很久之前,殷景仁就曾经对刘义隆进谏说:相王(指刘义康)的权力太大了,应该稍微削减掉点! 这次听了刘湛的话,他当然是第一时间就告知了病床上的刘义隆. 而冒失的刘湛对此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8

    NO.78 据史书记载,得知檀道济已死,北魏人纷纷弹冠相庆:檀道济不在了,南方那些鼠辈就没人能值得我们忌惮了! 不过,由于这几年拓跋焘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北面,忙着对北燕.北凉和柔然等国用兵,根本无暇顾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7

    相传檀道济是三十六计的作者 NO.77 平心而论,谢灵运落得这样的下场,怪不了别人,只能怪他自己作死. 和他相比,檀道济的死就显得非常冤枉了. 檀道济当时的职务是司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负责镇守重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6

    令谢灵运钟情的永嘉山水 NO.76 刘义康是刘裕的第四子,比刘义隆小两岁,他自幼就聪明过人,尤其是记忆力极强,几乎过目不忘,如果去参加"最强大脑"的话,相信他很可能会是脑王的有力竞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4

    甘肃武威古城(北凉国都姑臧所在地) NO.74 说起来,崔浩和李顺其实还是亲戚--李顺的妹妹嫁给了他的弟弟,他的侄子又娶了李顺的女儿,但不知是出于妒忌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崔李二人的关系并不融洽,崔浩看李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3

    NO.73 正好这时安分了多年的柔然又开始不安分了,再次派兵骚扰北魏边境,拓跋焘便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柔然身上. 公元438年五月,拓跋焘又一次亲率大军,从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出发,北伐柔然. 但这次大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2

    NO.72 原来,冯弘虽然客居异国,寄人篱下,却依然总是摆出一副天朝上国的架子,对高句丽君臣颐指气使,这让高琏非常不爽--这是我的地盘,你不要打错了算盘! 于是他对冯弘不再客气,不仅强迫冯弘交出太子冯 ...

  •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71

    NO.71 公元432年六月,拓跋焘率军从平城出发,前往讨伐北燕,一路势如破竹,北燕石城(今辽宁凌源)等十郡的守将纷纷投降. 北魏军很快把北燕国都和龙城(今辽宁朝阳)团团围住. 然而经过慕容氏多年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