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岭的记忆之:想做他的孩子

(0)

相关推荐

  • 随笔||换 酒

    换   酒 李志明||山东 记事时,是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购买商品有的还需要票证.在收入很低的农村即使不需要票证的商品,购买时钱也不是那么宽裕的,所以就有了用鸡蛋换商品,或是用粮食换 ...

  • 玉缘-2 儿时的记忆 绿色石头

    我的童年时期也曾邂逅过如此的一汪翠绿.在我生长的海南岛密林深处知青农场,每年的某个时候一到吃饭的时间,家门口就会出现衣衫褴褛的乞丐,拄着拐杖端着大破碗,挨家挨户的讨食,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 每次爸妈都 ...

  • 龚玥一首《花好月圆》歌声甜美动听,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太好听了

    龚玥一首《花好月圆》歌声甜美动听,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太好听了

  • 野菜与干粮的记忆

    文:行人 挖野菜--少年的记忆! 说起挖野菜的事情,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应该不是陌生的字样,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挖野菜的事情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我的记 ...

  • 记忆深处的秋日野炊

    秋,风轻云淡,硕果累累. 除了满地金黄的玉米让人感到欣喜之望,望着野外远处偶尔袅袅升起的炊烟,还会让人忆起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来.对自己来说,秋天的记忆或许不是河沟里捕鱼,也不是树上摘柿子.打枣,而是野炊 ...

  • 成长的记忆线‖文/熊宝

    成长的记忆线 又一次归途,汽车在一片尘土飞扬中驶入了从小生养我的故乡,破旧倒塌的石头墙,低低矮矮的红瓦房,稀稀拉拉的几处老房子,这个熟悉的小村落就是我的出生地.强哥经常说:我是这个山沟沟里飞出来的不是 ...

  • 微纪录|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散落着珍贵的记忆

    根:是一种抚摸骨头的感觉,一个人寻找到自己的根并不是一件令自己特别快乐的事情.它会让人怀疑,从这根上生发出来的事物,真的与这根有着生生不息的关系吗?--刘醒龙 图文 | 倪志平 山里的生活节奏很慢,但 ...

  • 大丈岭的记忆之七十年代的暑假

    喜欢就点"时光如棉"关注我吧! 麦假过后就开始盼望暑假了. 树上的叶子绿得发黑,麦茬玉米长到膝盖,树上的知了叫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暑假终于盼到了. 其实,那时候暑假也叫伏假.入伏了, ...

  • 大丈岭的记忆之蒸年糕

    进了腊月门,娘都会赶集买当年的黍米,我知道今年的年糕又有的吃了. 北方的年糕主要用的是黍米,也就是大黄米.淘黍米,俗称"淋米",就是洗米的意思.淋米用温水,淘出沙土,把干净的黍米放 ...

  • 大丈岭的记忆之蒸饽饽

    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饽饽了. 在我看来,蒸饽饽是春节前最有仪式感的事了. 前几天刚扫了屋,家里收拾干净了,娘头一天泡好"引子",今天早晨蒸饽饽这巨大的工程就开始了. ...

  • 大丈岭的记忆(续)

    大丈岭美食之豆豉酱 今天早晨,我又跟老娘确认,到底是叫"豆豉酱"还是"豆水酱"? 从小到大,我都跟着娘叫豆水酱.那不管应该叫什么,还是叫豆水酱吧.娘在,还是她说 ...

  • 大丈岭的记忆(后记)

    这几天我被大丈岭的热情包围了.这热情从大丈岭出发,扩散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 一直被后台的留言感动着,写5的那天眼泪一直流,眼睛一天都是湿的.大丈岭人的善良.淳朴让我感动.平凡如我,只不过搬运了一段文 ...

  • 大丈岭的记忆(7)

    那些大丈岭的大人物之张本万 离开这些年,大丈岭有一些人总出现在脑海里.他们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还在丈岭生活着.可无论在哪里,他们的形象总栩栩如生地存活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棵棵老树,扎根在大丈岭的 ...

  • 大丈岭的记忆(6)

    那些远去的繁华之集市和山会 大丈岭的集是阴历的逢"一".逢"六". 也就是每隔五天一个集. 大丈岭的集市主要在南北街.最兴旺的时候,北头到火车站的东西街,南头到 ...

  • 大丈岭的记忆(5)

    那些难忘的青涩时光 大丈岭曾经是我们当地的教育中心. 小学毕业后我们去丈岭上初中.那时是在老初中校园. 那时的同学记住的不多,可能年龄小的缘故.任课老师记得几位.最难忘的是体育课上刘老师那句:以林蕾为 ...

  • 大丈岭的记忆 (4)

    那些忘不掉的味道 大丈岭街上有几个做吃的摊子,有的风雨中存在了几十年,有的早已不见踪迹.可味蕾是诚实的孩子,吃过的美食再多,还是给记忆中那些味道留有一席之地. 三十年前,每到赶集,丈岭南北街的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