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科威返销美国,却向“中国制造”扔了一脸尴尬

根据商业场上“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的法则,昂科威返销美国,除了证明通用汽车的产品质量控制相当一流外,和“中国制造”的关系其实真的不算太大。
刚过“金九”,上汽通用汽车别克品牌传来捷报,9月销量突破11万辆大关,而昂科威更是越战越勇,9月销售26,448辆,同比增长82.2%,创下单月历史销量新高,1-9月累计销售达到180,208辆,占据1-8月合资SUV销量榜榜首。
在中国市场混的风生水起,自然不耽误昂科威在大洋彼岸来个“衣锦还乡”,2015年年底,别克就计划将昂科威(Envision)引入美国,如今大半年已过,根据通用汽车美国方面发布的数据,昂科威9月销量为1648辆,自今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发售以来累计售出6126辆,且表现出不错的增长势头。
不少媒体纷纷援引外媒报道,表示“昂科威出口返销在美国受到追捧”,甚至高呼“国产汽车打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汽车质量得到了发达国家的认可,中国制造达到世界水准”,但是细思之下,“出口返销”的狂欢之余,除了表示中国成为美国汽车的代工厂外,对中国制造究竟有多大意义?
通用的玲珑棋局
对于通用而言,将昂科威引入美国市场时,虽然有风险,但对丰富别克的产品线而言,绝对是一步好棋。
在引入昂科威(Envision)之前,别克在美国SUV系列只有小型SUV昂科拉(Encore)和大型SUV昂科雷(Enclave),两款车贡献了别克55%的销量。但面临近年来低油价和低利率推动下的“SUV+皮卡热”,以及2015年紧凑型SUV首次超过中型轿车成为最畅销的细分市场,别克也急需补充中型SUV,进一步丰富SUV产品线,赶上消费趋势的变化。
引入热门细分市场的重要车型对别克而言太重要了,即使美国工会曾坚持反对,通用汽车和经销商们仍强烈坚持,最终以一份为期4年的新劳动合同交换昂科威出口北美的“权利。
重新引入生产线,需要调配磨合,而由销量数倍于美国市场的中国通用工厂代工,不仅没有巨大的生产线投资,还能尽享中美出口、进口的税费利好,自然顺理成章。
此外,中国低廉的人工成本、出口优惠决定了即使刨除长途运费,昂科威在美国市场还是有利可图。根据美国汽车电商网站TrueCar.com的数据显示,别克在美国的价格平均在4万美元(合26.7万元人民币)左右,与奥迪Q5、宝马X3和路虎发现神行身价相当,比奔驰C级更是高出一个身段,更为难得的是,其折扣也要比这几位豪华小伙伴们来的要少,只有1000美元(6600元人民币)上下。
除了昂科威,通用汽车豪华品牌凯迪拉克CT6混动版也将由中国生产返销美国,此外通用从墨西哥、韩国返销汽车早已成了惯例,因此,从中国引入昂科威、CT6就是一个全球化的汽车巨头审度全球形势下做出的正常商业决定。
半毛钱关系
根据商业场上“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的法则,“中国制造”昂科威尚且属于“加工”阶段,连“做产品”都算不上。
昂科威主要是在底特律沃伦研发中心和上海通用的泛亚技术中心合作完成,前者负责风洞试验等整车车辆研发,而后者主要为外观设计等作出调教。两者的合作方面,泛亚可能更多扮演的是学生的角色。
从底盘平台来看,昂科威的底盘是通用汽车2012年8月公布的D2XX/D2UX模块平台。通用斥资2.2亿美元为欧宝品牌在德国吕瑟尔斯海姆总部开发了这两个平台,前者多用于欧洲市场车型,而后者多用于美国市场车型。
制造是在上汽通用东岳基地,这是上汽通用首个跨区域生产基地,按照通用汽车的GMS(General Manufacturer System)系统来建造。截止到目前,已经获得了通用汽车全球制造体系最高等级BIQ Level4,还获得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协会(IIHS)的最高安全评级。
上汽通用昂科威出口,就是通用汽车利用全球资源研发出的一款中型SUV,顺着中国的“SUV热”在中国市场赚钱,再凭着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补给美国本土市场。
不止昂科威,第一个宣布进军美国市场的“中国制造”豪华车沃尔沃S60 inscription,以及沃尔沃大庆工厂生产、年底投入市场并出口美国的S90 T4、T5、T8三个版本都走的是这样的路。
说白了,这些“中国制造”的车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原汁原味的外国车,正如富士康生产了iPhone,但iPhone仍然叫苹果;麦格纳生产了奔驰的AMG的G车型,但仍叫奔驰,产地并不能决定品牌。
别克的销售副总裁邓肯·阿尔弗雷德明确表示,“宝马如果在南卡莱罗纳州生产汽车,那车子仍然叫宝马。我们(别克)是一个自豪的美国品牌,是美国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也是在国际上大获成功的企业。无论在哪里生产,这些车都还是‘别克’,而别克全球设计和工程部门,将永远留在底特律市郊。”
走出国门道阻且长
“混血”沃尔沃S60、昂科威和CT6成功出口返销,虽然对跨国公司以及中国合作方面来讲都是很好的事情,能为中国培养不少高管和高水平工人,但要说对中国制造的中国汽车比肩世界,甚至走出国门,还需时日。
在《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别克昂科威在美国的首批车主,53岁的格雷格·谢弗表示,汽车产地完全不是问题,因为一旦驾驶起来并体验所有功能,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中国制造”。Dunne AutomotiveLtd.的战略和投资顾问邓恩(Michael Dunne)所表示,在制造更高端的消费品方面,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中国正享有越来越高的声望,这使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汽车的接受度也有所升高。
就工厂制造水平而言,和生产昂科威的东岳基地处于同一等级甚至更高的合资工厂比比皆是,并不输于各合资品牌本土工厂。如东风日产襄阳工厂被评为雷诺-日产联盟全球标杆工厂,获得过英菲尼迪全球授权认证,和进口Q50的生产基地,日本枥木工厂出于同一水准;华晨宝马的沈阳铁西工厂作为宝马在全球的第25家工厂,自动化程度均按照莱比锡工厂标准建设。
在合资模式下,跨国公司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建立起一流的硬件设施,对中国汽车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不过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仍然无法获得同等的话语权。
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曾就此发表看法,“在前合资时代,中国企业一没技术二没钱三没市场,外国企业的到来反而激发了中国市场的活力,但这种合资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完全处于被动的态势。”
国内代工的合资车能出口美国,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个好事儿,不过就目前来看,中国汽车如果真要凭真本事“走出国门”,接受发达国家市场的检验,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设计、研发、制造能力,才能让别人心服口服,而这个过程依旧道阻且长。【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