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一生被无数才子围绕仰慕,为何终其一生,都没能嫁出去

诗歌《自梳女》中写道:“盘发明志自梳女,净女空闺均早起。”自梳女是古代一类特殊的女子群体,在奉行女子必须婚嫁的封建社会,一些女子选择束起发髻,选择终生不嫁。古代婚姻一向父母包办,女子们常常被逼嫁给陌生男子。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的古代女子,选择束发明志,对抗封建婚俗。这样的习俗延续300多年,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慢慢消退。

唐朝女诗人薛涛,是一位一生未婚,与诗书为伴的女子。她的父亲薛郧尤为宠爱薛涛,亲自教导她读书练字,聪明伶俐的薛涛在父亲的教导下,八岁时就能赋诗写字,尤有天赋。薛涛十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为维持母亲和自己的生活,薛涛进入乐馆,成为乐伎。她既擅长写诗又精通音律,与众人吟诗作对,抚琴助兴,一时间风头极盛。公元785年,韦皋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到达四川。他因听闻薛涛艳绝才高,召请她在帅府宴饮上侍酒赋诗。席间,面对韦皋的出题,薛涛应对从容,当即赋诗一首,引得众人称赞不已。韦皋愈加欣赏这位才女,随着交往的深入,甚至渐渐让薛涛参与一些文书工作。薛涛本就习得一手极好的毛笔字,公文也写得文采兼备、条理清晰,帮助韦皋处理许多事务。

韦皋既欣赏薛涛的才气,又惋惜于她的坎坷命运,思虑之后向朝廷上表,希望朝廷能任命薛涛为校书郎。可惜,朝廷却并未答应韦皋的请求,此事传开后,薛涛的爱慕者们给她取了一个“女校书”的雅称。薛涛作为韦皋身边的红人,只要是有事求见韦皋的人,都会送礼上门,以托薛涛在韦皋面前美言相帮。面对送上门的礼物,薛涛通通照单薛全收,并将礼物上交府库。韦皋得知此事后,认为薛涛张扬过度,败坏自己作为节度使的名声,直接下令将她发配到西北松州充作军伎。发配途中,薛涛一路所见皆是兵荒马乱的景象,当即涕泗横流,写下诗歌《十离诗》。

等到这凄婉动人的诗歌到达韦皋手中,韦皋感慨万分,内心怜惜薛涛的才气,改变主意将其召回成都。回到成都,韦皋依然在宴会时召请薛涛侍酒赋诗,薛涛也再无轻狂举动。薛涛的才女名气颇大,不少诗人慕名而来,与其吟诗应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张籍等人,都曾与相交往来。同时,民间还有大批爱慕薛涛的粉丝,不少贵胄子弟也向她表达过爱慕欣赏之情。面对众多青年才俊的追捧和迷恋,薛涛若想要摆脱低微的身份,可以轻易选择有权有势之人结婚。才女大多心高气傲,薛涛认为在权势公子的帮助下,能轻易摆脱乐伎身份,却不一定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薛涛希望寻找到与自己灵魂契合、思想相接的另一半,与之共度一生。薛涛不愿委屈自己,降低择偶标准,年华便在诗酒歌赋中蹉跎过去。每到宴席散尽,夜深人静之时,薛涛也会感到孤寂忧心,写诗自比青竹,以表自己不愿屈服现实的决心。公元809年,薛涛本以为自己将在红尘中飘零余生,却在与元稹相遇后改变想法。元稹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蜀地,早就听闻薛涛的才名,借处理政务为理由约见她。42岁的薛涛被元稹的诗赋见地吸引,加之元稹本人年轻帅气,集权势才华于一身,又丧偶不久,尚未续弦,薛涛迅速迷恋上元稹。

二人日日吟诗作对,过了一段神仙眷侣的生活。三个月后,朝廷下达一封调令,将元稹召回长安,二人分别之际,互诉衷情,许下无数诺言。元稹走后,薛涛为证明自己的决心,拿出多年积蓄为自己赎得自由,开始漫长的等待和相思。起初,两人的书信支撑着薛涛的等待,后来却音讯全无。薛涛托人几经打听,得到令她悲痛万分的结果,元稹早已在长安娶妻纳妾,还迷恋上歌女刘彩春。至此,她终于明白自己的一片痴心,于元稹而言,只是逢场作戏,一场露水情缘罢了。她最终选择道袍加身,一生常伴青灯,闭门写诗,直至终老。

薛涛作为才情女子,终其一生寻找自己心中的伴侣,在人老黄昏之时自以为找到灵魂的伴侣,却发现皆是镜花水月,一场幻境而已。惋惜封建社会下女子的悲苦,自古男子多薄情,红颜只得空惘然。薛涛选择一身道袍,诗书常伴,是她与红尘的决断和了解,生命的后半生也算得一种安然。参考资料:《自梳女》《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举报/反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