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你不用问——《王孙满对楚子》

先来了解一下王孙满和楚庄公。
王孙满就一句话“周大夫,相当的聪明”。
楚庄公春秋五霸之一。他即位时年纪尚轻不足二十,国内矛盾重重。他“以静观动”,表面上沉溺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而且还打出牌子——“进谏者,杀无赦”。实则他用三年时间“静观”楚国的政局及各类人物,从而有了全面掌握。三年后,他“一鸣惊人”大展政治宏图,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吞并众多小国;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楚晋争霸,长期战争。公元前632年,两国爆发“城濮”之战,楚国战败,晋国称霸诸侯。小郑国就依附于“晋国”。而在公元前597年。楚晋双方在邲地大战,楚国大胜,称霸诸侯。小郑国可能又要倒向楚国了。
霸主都有梦,楚庄王就梦想着“饮马黄河,问鼎中原”。“饮马黄河”已实现了,接下来就准备“问鼎中原”。那什么是“鼎”,指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后为传国之宝,至于首都,是王权象征。
在这篇《王孙满对楚子》里,楚庄王就问了一下“鼎”的情况。而王孙满答时最后落在“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国强大了,楚庄王得瑟的有点把持不住了。他讨伐陆浑之戎时,来到洛水边,在周的境内摆开阵势,耀武扬威地搞起了大阅兵。
来者不善,周定王就派出王孙满借慰劳楚子而探个虚实。
楚庄王开口便问周大夫王孙满“鼎的大小轻重”。嚯!进一步挑战周天子权威,意取而代之,野心昭然若是。
王孙满回答的那是漂亮的没话说。开口直指“在德不在鼎”。有德行则鼎重不能移,无德行则鼎轻可移。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民本思想。
王孙满在讲鼎的历史的时,也紧紧围绕“德之美恶”展开。在夏朝实行德政时,得天下拥戴,四方进贡,于是铸九鼎,各种物象都绘铸于鼎,使老百姓认识神物和恶物,避开不顺利而得保护。言外之意就是你楚庄王得有德行,天下才服你。如今你却在我周王朝境内阅兵——非礼,无德。
接下来他又讲夏桀昏德而鼎迁于商,商纣暴虐而鼎迁于周。即无德则鼎轻而移。
由此自然得出“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自自然然又回到了中心“在德不在鼎”。
王孙满把话说成了一个大圆环,首尾相连,滴水不漏。最后还在这大圆环里点了个点——天命说。周成王定鼎郏鄏时占过卜,言传代三十,历七百年。如今周德虽有衰退,但天命没有改变。楚庄王你就别惦记了吧,彻底断了他的野心。
史记有云:“楚兵以去”。
系列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