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唇枪舌剑——《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

打仗,可战马长枪,亦可唇枪舌剑。读完《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感叹人的嘴真不是光用来吃的。

01

先跑个题

齐桓公就是当年跟公子纠争抢君位的公子小白。春秋五霸率先崛起的第一霸主。而齐国的崛起离不开管仲辅佐及推行改革。管仲与齐桓公之间关系也算得传奇。起先管仲是帮公子纠争君位而埋伏射杀公子小白。只是公子小白命大,那箭射在铜制衣带勾子了。争得了君位的小白急需有才干的人来辅佐。鲁国迫于压力杀了公子纠,交出了管仲和召忽。召忽自杀以殉,而管仲没有。齐桓公用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拜管仲为相,并称管仲为"仲父"。可见齐桓公的胸怀及称霸天下意愿强烈。

而管仲侍二主被后人所不耻。在我看来是种道德偏见。在当时大环境之下,有雄才大略的人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君主共谋天下。管仲与齐桓公彼此成就,人生之大幸也。

再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最高级别的“平天下“,一匡天下,结束战乱,岂不造福天下百姓?所以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是极高的。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此图仅供大概参考,一定有出入,但我找不到更好的了)

再来看看楚国,楚国在那时也不一般啊。一北一南两个超级大国,遥遥相虎视。这里再跑个题目:插说一下郑国,郑国硬是被一圈的超级大国压制得不得动弹,当然郑国后来也没出过厉害的君主。后继无人。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中出现了“屈完”,这个“屈”字才让我想起了“屈原”来了。原本齐桓公率“八国联军”伐楚的,结果却签定了“盟约”。屈完不简单。当然这是两国的实力相当,齐国你虽率八国联军伐楚,胜算倒也不是定数。想想楚国若不是楚悼王短命,吴起的变法一定会成功,那中国的历史就会被改写,一统天下就没秦什么事了,楚就能完成。屈原也不会投河自尽。那《离骚》是不是也就不会产生了?浪漫主义是不是没了,李白是不是也浪漫不起来了?

02

再说说不是正题的正题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发生在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八国联军”先灭个“蔡”国,随即伐楚。楚国派出使臣。使臣开口就说:你在北方,我在南方,即使牛马发情追逐也跑不到对方的地界去,没想到今天你竟然跑到我国来了!这是为什么?“听这口气,是“责问”啊,腰杆子很直啊!一则占理,二则国之强盛。这个使臣说得虽是事实,但我还是觉得生动得很好笑,牛马发情追逐可能跑不远,换个豹子试试。

面对楚的使臣开门见山的责问,管仲如何应答。他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问罪;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管仲说了两事:一,我们征讨是有上级命令的,也是为了共同辅佐周王室。你们为啥不进贡包茅,害得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一下子”伐楚“变得师出有名。在当时齐国是候爵,而楚国是子爵。齐国在地位是要比楚国高贵。二,我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你们要给我个交待。呵呵!管仲反咬了对方一口。血淋淋啊!

使臣也没慌了阵脚,承认不供“包茅”是错。我都承认错了,你再打,显得你“无礼”。而周昭王淹死在汉水,这事不能赖上我楚国,楚国万万不可承认,否则完完。使臣极巧妙避重就轻的来了句:请到汉水边去问吧!我也不晓得!

第一回合过招,楚国使臣能屈能伸,有进有退。管仲倒是拿了两顶大帽子,差点把对方扣死掉。

这次“谈判”后,齐军又向楚国挺进,驻扎于陉。看来齐国还是想试探试探,能不能“伐” 。这次楚国才派出“屈完”来“谈”。

齐桓公让诸侯国军队摆开阵式,然后让屈完与他同车一起阅个兵。哈哈!明眼人都晓得齐桓公的用意,用强大的军队及军事装备炫耀一番,主要是吓吓楚国。就像现在好斗的国家动不动就军演一下。让对方看看他有多少颗原子弹一样!

但齐桓公也会说啊,他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这话说得相当漂亮又有道理,武王克商建周,就实行了分封制,大家本就是一家子。继承友好关系对于楚国而言最好不过了。

强敌压境,突然对方抛来了橄榄枝,那还不赶快接了。屈完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又愿意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不想齐桓公话锋突转: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此话不假。他们不是顺道把“蔡”给灭了。听这口气,像是只要他一声令下,楚国一下子就灰飞烟灭似的。面对威协,屈完代表他的国家遇刚则刚,遇柔则柔,他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此话也不假!汉水对于楚国而言真是天然的护国河。方城山又是天然的屏障。据说楚国也是第一个修筑长城的国家。有这两道天然的屏障,楚国只要死守,齐军倒也是束手无策的。咱不惹事,但绝对不怕事!

第二回合过招,齐桓公软硬兼施,屈完能柔能刚,有守有攻。

这两个回合过招,唇枪舌剑,火星四溅,看得旁人热血沸腾。

第二次“谈判”后,齐桓公左右权衡,还是“结盟”为宜!哈哈!跑那么远,带那么多人,跟人家“交朋友”去了!

关注

扫描二维码

若喜欢~~~~~

(0)

相关推荐

  • 【漫话五千年】第206话:召陵之盟,一捆茅草引发的世界大战

    齐桓公这一阵忙得不亦乐乎,先是帮助鲁国平定内乱,接着,帮助刑国迁都躲避狄人,随后,又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好不容易放假休息,却差点儿成了冤死的武大郎. 当时,齐桓公与蔡妹妹在湖中游玩,一边划船, ...

  • 齐桓公跟夫人蔡姬荡舟湖心,小船突然猛烈地...

    齐桓公跟夫人蔡姬荡舟湖心,小船突然猛烈地摇晃起来,齐桓公心惊胆战地喊道:"爱妃,快停下,寡人受不了了!"蔡姬魅惑一笑,反而晃动得更加剧烈.齐桓公被整得虚脱乏力,面色惨白地斥责道:& ...

  • 第四十六讲:子产和管仲

    <论语>是高一要求的必读书,也是考试范围,更是最重要的传统经典之一.大家听一听讲解,除了方便理解和背诵,还可以积累文言文的知识,作文素材,提升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四得.以往各期可以点击文章下 ...

  • 《古文观止》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

    [作品介绍]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讲的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 ...

  • 古文观止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1.诸侯之师:参加这次伐楚的包括宋.陈.卫.郑等诸侯国 ...

  • 09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 左传)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 ...

  • 古文观止76:秦楚之际月表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nàn),发于陈涉,虐(nüè)戾(lì)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zuò),成于汉家. 1.初作难:最初起兵反秦: 2.陈涉:名胜,字涉,秦二世元年(前 ...

  • 【歪读《古文观止》】周郑交质

    我读不懂古文,在于相关知识的"贫".补,一时半会补不来,也不一定补得上.记忆现在也不太愿意配合.只能硬啃些边角料,心里不免惴惴.想想读高中的女儿没有选历史,心下可惜,自私作祟. & ...

  • 【歪读《古文观止》】石碏谏宠州吁

    <石碏谏宠州吁>,信息量很大. 全文内容概括而言: 卫庄公娶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庄姜为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从陈国娶了厉妫,生了儿子,早夭.陪嫁的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视为已出. 卫庄公的有 ...

  • 【歪读《古文观止》】臧僖伯谏观鱼

    全文可概括为一句话:言语行为都要注重的自己的身份地位,否则就是坏了礼法.一国之君更是如此. 打个小比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能出入酒吧.赌场.歌舞厅等场所,更不能口出粗鄙之语.否则就坏了" ...

  • 【歪读《古文观止》】郑庄公戒饬守臣

    <郑庄公戒饬守臣>读来颇费劲.字不认识,句读不通,意思整不明白.磕磕巴巴的硬啃歪解一番,也算缓解当下"疫情"之焦虑. <古文观止>才看到第五篇.就有一种非常 ...

  • 【歪读《古文观止》】臧哀伯谏纳郜鼎

    <臧哀伯谏纳郜鼎>其历史背景如下:鲁桓公二年,宋国大夫华督弑宋殇公拥立宋庄公.鲁桓公与齐僖公.陈桓公,郑庄公联合共同承认宋国的变局,宋国对四国进行了贿赂感谢.鲁国得到一郜鼎.鲁桓公把郜鼎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