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
相关推荐
-
清帝国“裱糊匠”—李鸿章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汉臣,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是历史上充满争议,众说纷纭的一个人物. 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很多,有人说他是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 ...
-
共和:八国联军要求处死慈禧,赔偿10亿两银,看李鸿章舌战群儒!
共和:八国联军要求处死慈禧,赔偿10亿两银,看李鸿章舌战群儒!
-
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是怎么对待那些不进京勤王的东南各督抚的?
慈禧太后必然心里一百八十个不爽,但慈禧厉害就在这了,她能够不留痕迹的处理好这件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之后,慈禧对不进京勤王的东南各督抚的态度,出人意料倒也在情理之中,没有责备针对,反倒是该提拔的提 ...
-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谈及李鸿章,大家的第一印象都会是,他曾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的<马关条约>,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辛丑条约>.正是这些 ...
-
1901年秋,78岁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两个月后与世长辞
1901年初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走入议事大厅,他已有78岁高龄,身上却背负了一个王朝和4亿5000万的炎黄子孙 等待他的是一群西装革履.趾高气昂的外国人,这些文质彬彬的外表下隐藏的尽是傲慢.轻 ...
-
李鸿章《辛丑条约》上签字,写一个似是而非的“肃”字是什么意思
乐乐的爱分享关注2019-11-25 20:49从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字画押说起,聊聊"花押"的历史演变有人猛然看到了<辛丑条约>的签章页,发现李鸿章在 ...
-
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时, 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 这三个字挤在一起, 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
在诸多的评论中,他是各种声音的集合.四十岁前,李鸿章左冲右突,前途茫茫: 四十岁后得遇曾国藩,平步青云:要怎么去形容李鸿章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就是: 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万年洋务. 然而,这 ...
-
在《辛丑条约》上签名时,李鸿章留下的这个字,几乎无人能识!
轻风散寂寞关注2019-10-18 15:18有人认为,这份卖国丧权的<辛丑条约>太过屈辱,李鸿章不愿意让他的名字伴随这份条约名声毁尽,才用一个"肃"字代替.我们都知道 ...
-
《辛丑条约》签字时, 李鸿章为何只写一个“肃”字,有啥含义?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之一,只要有大事件发生,必然会出现李鸿章的名字.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就意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他痛感晚清积贫积弱,试图"先富后强",因此推动了洋 ...
-
《辛丑条约》中李鸿章的签名,为什么会写成“肃”字
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李鸿章同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一同出席<辛丑条约>签订仪式.在条约文本上,李鸿章用颤抖的双手拿着毛笔,颤颤巍巍的在条约文本上画出了一个形似"肃"字的签 ...
-
晚清老照片:李鸿章带病谈判萎靡不振,在条约上签名挤成一团
慈禧太后执掌朝政后半期,整个社会是什么样的面貌?我们通过一组晚清老照片,来为大家展示难得一见的历史细节.这其中有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也有日常生活和平民百姓.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忘却过去,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
-
历史上今天: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9月7日 由德.奥.匈.比.西.法.英.意.美.日.荷.俄等国公使组成的外交团,在团长葛络干主持下,于11时在西班牙使馆与中国全权大臣奕匡和李鸿章举行会谈,签署和谈最后议定书,仪式于11时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