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家思想体系

孔子儒家思想几乎包括了2500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社会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中国古代最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在孔子之前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对中华民族有如此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思想体系。

孔子一生最为关切的是社会的治理问题。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这就将社会的治理延伸到了人的治理。

治社会从治人着手。孔子在其一生的不断思考中,提出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概念。

我们翻开《论语》,会反反复复地发现:礼、忠、孝、仁、德、贤、义、信、爱、道等等这些概念,他们都在孔子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致上可以认为这些概念构成了孔子儒家思想体系,但不是其全部。

所谓礼,即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周王朝的礼仪制度,通称为周礼或周公之礼。它是继承夏王朝和商殷王朝的礼仪制度,加以完善而成的,是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整的礼仪制度。

所以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脩》)。

礼的原意本来是人们互相交往的礼仪、礼节,但在法制观念尚未形成的古代却是治国理政的政治纲领,违礼即等于违法。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正是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动荡时期,奴隶主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周礼已不被遵守,周天子已失去控制诸侯国的能力,战乱纷争不断,社会分化明显,实乃“礼崩乐坏”。

在此情况下,孔子坚持主张用周礼解决问题,提出“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恢复如同文武周公统治时的盛世局面。

为了恢复周礼,孔子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广泛宣传他的一系列主张。奋斗一生,不改其志。

所谓忠,即忠心,忠诚。孔子告诫为君和为臣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告诫为君者如何让老百姓又敬又忠:“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八脩》);告诫君子要:“主忠信(《学而》)”,“言思忠”(《季氏》)。

所谓孝,即子女幼辈孝敬父母和长辈。孔子对孝说的很具体,如:“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等等。

仁者即高尚完美的人。孔子对仁的谈论很多,只摘一二。“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刚、毅、木、纳近仁”(《子路》);“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脩》);“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巧言令色,鲜矣仁”(《阳货》)。

德者与仁近义。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里仁》);“德不孤,必有邻”(《里仁》);“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贤者与仁、德近义。孔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宪问》);“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正义也。孔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里仁》);“见得思义”(《季氏》)。

诚信也。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八脩》);“民无信不立”(《颜渊》);“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

爱众人也。孔子告诫为君者:“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告诫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

所谓道,本身并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只有将以上忠、孝、仁、德、贤、义、信、爱等都做到了,即达到了道。

道是最高境界。因此,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人人达到了道的最高境界,社会也就达到了礼的太平盛世的理想目标。

所以,道与礼几乎是同义语。

由以上的列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所列的概念在孔子儒家思想体系中是存在着纲与目的关系的。

礼,是整个体系的纲,是核心、最高理想和目标;其余是目,是保证纲的理想和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有些目的概念内容近义,是对同一问题多方位的阐释。

(0)

相关推荐

  •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那么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呢?"礼仪之邦"的历史由来又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中华民 ...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 译文 (季氏)在庭院中,用八行列乐队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能忍,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呢? 赏析 "八佾舞于庭"的"佾",是 ...

  • 杨朝明:礼乐中华与道德人生

    ◎杨朝明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孔子研究院院长 中国精神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积聚而成,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核心.从孔子等先秦时代的儒家开始,中国人就以&quo ...

  •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辟,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 ...

  • 从宋学看“礼”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一.引言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建的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或主体.这一命题基本上成为现代学术界的共识.然则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也理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然 ...

  • 细说; 东方人文思想 ---孔子---儒家学说

    <上   篇>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起于引导人类趋向善良的本性,为了传达教义,宗教就有了系统化.结构性加持. 系统化就是伦理与理论的完善,提出本体宗教的逻辑与解释,自成定义,自成体系.而结 ...

  • 【国学漫谈】郭向阳:孔子儒家精神的真谛

    孔子儒家精神的真谛 文/郭向阳  在孔子的时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身份的自觉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在宗法世袭制度向地主官僚制度蜕变的社会变革中,"士"阶层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代知识分 ...

  • 子路三次顶嘴孔子,回答了世人三个问题,成为儒家三段佳话

    孔子是万世师表,是至圣先师,倍受后人敬仰,包括追随孔子做学问的"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也都享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孔子的众多门徒大多是老实听话的乖学生,唯有季路 ...

  • 名家谈 | 杨伯峻:孔子思想体系的渊源

    新专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反映孔子思想的基本文献.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诸多方面,对当代治国理政.社会文明进步具 ...

  •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礼,儒家提倡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儒家这个思想学派,想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想来也是,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过程中,儒家学说既是主流.也是正统,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中的发 ...

  • #诸子百家 02 孔子与儒家学派 #传统文化 #国学 #教育 #小学语文

    #诸子百家 02 孔子与儒家学派 #传统文化 #国学 #教育 #小学语文

  • 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