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第三部之偷袭珍珠港(三十七)

(0)

相关推荐

  • 太平洋战争第五部之喋血瓜达尔卡纳尔岛(四十五)

    在两天战斗中,美军宣称杀伤日军1500余人,其中击毙逾600人.日军记录是阵亡487人,伤102人.美军阵亡80人.伤亡最重的第一突击营亡31人.失踪9人.伤103人.在双方激烈争夺的高地上,原来茂密 ...

  • 太平洋海战之141:截杀过程

    日军的伊号作战是在4月7日正式开始,山本五十六对此行动相当重视,3日从特鲁克飞往拉包尔亲自坐镇指挥.16日行动结束,日军纸面收获不小声称击毁175架盟军战机28艘舰船,但实际上,盟军损失只25架战机3 ...

  • 核潜艇的长波台通信资费,简直贵的没朋友了,每一个字价值几亿元

    我们知道无线电波在水下的传播受到极大限制,一般来说波长越短在水下传播的距离也越短.所以核潜艇要想在水下畅通联络,要么使用长波电台. 不过,整套长波通信系统的造价和运行费用是相当高的,建设长波电台的造价 ...

  • 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山本五十六哀叹不已,日本已经输掉了战争

    1941年12月7日,美国太平洋海军锚地珍珠港,美国海军官兵们正在欢度自己的休息日,每周的周日都会是他们最为期待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们能够好好放松一下.但是这一天他们注定没有了休息时间,因为日本第一航 ...

  • 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善念,不仅救了自己一命,还改变了历史进程!

    艾森豪威尔的善念,救人即是救己!艾森豪威尔的一个善念,不仅救了自己一命,还改变了历史进程! 1944年的欧洲战场上,欧洲战区盟军迎来了他们的最高司令官--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以下简称艾森豪威尔) ...

  • 美国的特级上将和六星上将是怎么回事?

    哪来的什么"六星上将"?马歇尔的老恩师潘兴将军一直到死,挂的都是四颗金星的特级上将专用肩章,要特别注意,这种金星跟美国陆军现代的将星是不一样的,二战期间美军的五星上将.四星上将等等 ...

  • 太平洋战争第五部之中途岛海战(三十七)

    5.2.5 鹰在天使十二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老酒和师兄们一同作一次时空穿越,飞临1942年6月3日的中途岛上空,映入我们眼帘的将是一幅无比壮阔的画面.从岛西南.正西到西北的海面上,簇拥着无数蝗虫一般 ...

  • 《太平洋战争》第三部之偷袭珍珠港(五十三)

            东京时间12月8日中午,联合舰队主力第一舰队在山本司令长官的亲自率领下,自濑户内海西部的柱岛泊地拔锚起航.旗舰"长门"号一马当先,"陆奥"号紧随 ...

  • 《太平洋战争》第三部之偷袭珍珠港(五十二)

            幸运的草鹿活到了战后.1966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渊田和源田只是建议再次发动进攻,在他说了"要撤退"后讨论就结束了,再也没人发表过什么反对意见.       ...

  • 《太平洋战争》第三部之偷袭珍珠港(五十五)

        3.1.13  悲喜两重天     时间到了1941年年底.尽管世界上许多地方已炮声隆隆,但对于西半球的美利坚合众国来说,战争似乎还非常遥远.圣诞节即将到来,人们都在为隆重的节日做着积极的准备 ...

  • 《太平洋战争》第三部之偷袭珍珠港(六十四)

            12月9日,希特勒从苏德战场前线回到了柏林.苏联军队已经从12月5日在莫斯科前线发起了反攻,现在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瞬间让苏联解除了东线的压力,现在斯大林终于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把他在亚洲的 ...

  • 《太平洋战争》第三部之偷袭珍珠港(六十五)

            3.1.14  珍珠港事件难道是罗斯福精心策划的苦肉计?        珍珠港事件至今已过去了70多年,但有一桩历史悬案,却始终成为无数历史学者乃至像老酒这样的普通军迷津津乐道.争论不 ...

  • 《太平洋战争》第五部之中途岛海战(三十七)

           5.2.5  鹰在天使十二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老酒和师兄们一同作一次时空穿越,飞临1942年6月3日的中途岛上空,映入我们眼帘的将是一幅无比壮阔的画面.从岛西南.正西到西 ...

  •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浴血塔拉瓦(三十七)

    登陆日下午14时左右,一次偶发事件将战斗不可逆转地转向了对美军有利的方向,只是在战斗结束前他们不知道而已.虽然在上午的战斗中给美军造成了巨大杀伤,但日军同样伤亡惨重.为了收容和救治大批重伤员,柴崎决定 ...

  • 太平洋战争第五部之喋血瓜达尔卡纳尔岛(三十七)

    田中认为如此下去,没到瓜岛他的船队就会全军覆没.于是他匆匆下令驱逐舰救起两舰幸存者并用鱼雷击沉"金龙丸"号,同时向山本发报请求停止前进返航肖特兰.不等山本回电,田中径直率队调头返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