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特征与习练方法浅析
相关推荐
-
杨澄甫:太极拳练习谈与“十要”
杨澄甫(1883年7月11日--1936年3月3日),字兆清,生于北京,与其祖父杨露禅.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均为太极名家.继承了杨家拳.剑.刀.枪.大捋.散手.对刀.黏剑.粘枪及内功心法,技艺超群. ...
-
[拳经分享]太极拳名句与十要阐述,重在感悟!
习拳感悟 一一一舒尚杰 我习练太极拳一直在路上一招一式丶一点一滴慢慢体会感悟,细细品味斟酌.深感趣味无穷,伴我人生. 我的恩师扎西大师一直教导弟子们,'德先于拳'.要'德艺双修'. 又一位名师讲,'真 ...
-
陈氏太极拳之核心“背丝扣”及其习练方法
实话讲,练陈式太极拳不懂背丝扣没入太极门.背丝扣,就是用两胯内旋来转换虚实,古人将这种练习方法叫背丝扣.当然,古人对这种练习方法的称谓并不是统一的,比如有的人叫裆走后弧,大家从后边看臀部左右画弧,所以 ...
-
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及习练方法(之三)
二,外三合 现在流行的内家拳对于外三合的理解是:手足膝肘肩胯的动作要整齐划一. 这是错误的! 正是由于对内家拳的外三合这个最基础最根本的概念的谬传,才导致了内家拳沦为现在的花架子! 走路.走正步.跑步 ...
-
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及习练方法
目录 前言 一,肌肉紧张发力的弊端 二,对肌肉紧张发力弊端的改进--------外三合 三,丹道之术--------心肝脾肺肾生成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 四,三节.四梢 五,形意拳.心意把, ...
-
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及习练方法(之二)
一,肌肉紧张发力的弊端 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内家拳的起源与原理,就必须要从人体正常的能量蓄发方式,即肌肉紧张发力谈起. 人体正常的发力方式为肌肉紧张发力,即肌肉在与骨骼连接的两端之间以紧张收缩的方式蓄积能 ...
-
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和习练方法(之四)
三,丹道之术--------心肝脾肺肾生成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蓄发 古人生产力低下,劳作辛苦,战乱频繁,医药不全,食物不丰,故短寿,平均寿命30多岁,长寿之愿望则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 有些人看 ...
-
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及习练方法(之五)
四,三节.四梢 有了心肝脾肺肾生成的五行能量蓄发在周身经络中运行,就将周身各部位的能量蓄发内在地连接成为一体,不会产生肌肉紧张发力那样的各自为战和相互牵制.抵消的现象,周身各部位的能量蓄发被建立起相互 ...
-
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及习练方法(之六)
五,形意拳.心意把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 好,明白了以上内家拳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后,我们就明白了内家拳最基本的能量蓄发方式,即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 当我们通过习练肺部的呼吸之气(二气)习练出心力(通 ...
-
神秘的静气功:内视法,习练方法(文)
内视是一种静功状态,也可以称为内明.就是由习练者通过自身的意念导引,感知自身的每一个部位完成心视身内,则可以视身外,这种气功的十分神秘- 第一步.选择时间 时间为一日两次,早上5点和下午六点,每次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