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汪端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初论(中)
相关推荐
-
霍洪学诗集选(28):绝 律诗六首(外一首现代诗)
绝句 · 学诗之路难行走 学诗之路难行走,遥远前方矗立山. 都说世间无难事,古今几位顶峰攀. 七绝 · 奏响铿锵强国篇 (步风影诗原韵) 大地山河铺铁轨,车轮为指弄钢弦. 挥锹抡镐调音准,奏响铿锵强国 ...
-
诗歌||十 月
十 月 严新伟||湖南 故村的古松参天 挂着黄昏的一片孤寂 秋风吹枯了枝叶 怀旧的音符不停的张望 犁田的黄牛喘着粗气 驼着金黄的季节 破了肩膀的父亲 沉默思念千里外的儿女 五十亩的收获 难解城市房 ...
-
给孩子读诗
果麦文化传媒编写的这本诗集<给孩子读诗>甄选了古今中外100首诗歌,无论是从诗歌的选取,还是排版印刷,都堪称完美. 诗集采用超轻的米白护眼纸印刷,封面加厚,内页轻薄.一册220余页的诗集握 ...
-
蒋寅|汪端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初论(上)
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女性的文学活动及其历史就被从性别的角度重新审视,女性在历史上遭受性别压迫的认识也自然地投射到文学领域中来,在女性文学传统及文学地位的问题上有时表现为一种情绪化 ...
-
蒋寅|汪端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初论
三 如果汪端仅仅是<自然好学斋诗钞>的作者,也许还不能引起我的注意.<诗钞>固然水准不凡,但在女诗人辈出的清代,要举出一连串堪在伯仲之间的女诗人,应该不太困难.我之倾倒 ...
-
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中)
二."老"的美学内涵 由唐至清,对老的审美知觉和理论认识是逐步深入的,这一历程同时也是"老"的美学意蕴不断丰富的过程. 以老为生命晚境的原始义涵,使对" ...
-
蒋寅|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任何一位诗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任何一种风格和表现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实际上,每位诗人.每种风格和艺术表现由于出现的时间不同,对于诗史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向来的研究一直注重于诗人 ...
-
蒋寅:家数·名家·大家——有关古代诗歌品第的一个考察(上)
一.引言 作为文学独创性观念的习惯表述,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说法.其源头可追溯到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quo ...
-
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下)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互文性概念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在于它指出了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时候与模仿无关,事实上,只要一个作者知道某个文本,写作时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诗思 ...
-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下)
五."老"的发现与表现 杜甫不仅是诗歌美学中"老"境的发现者,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创造者.他晚年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持续不断的反省相伴.而对庾信文学老成之美的发 ...
-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上)
文学史上那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不只在于道德的纯粹和技巧的完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风格上通常能创造一种新的审美范型.自诗歌的个人化写作开始以来,曹刘.嵇阮.潘陆.陶谢.颜鲍.徐庾乃至沈宋.王孟.李杜. ...
-
蒋寅|学术史·思想史·批评史——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读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是张伯伟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1989年,其中有关"推源溯流"和意象批评的论述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写成,从大学论文到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