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七:既往不咎

公元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带领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顺利攻取隋都长安。

有一天,手下人向李渊回报,说是捉住了马邑郡的郡丞李靖。李渊一听,不假思索,即刻下令:“给我推出去,斩!”

  (李靖剧照)

李渊为何这么干脆要杀李靖呢?

原来,李靖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永康公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他的父亲李诠官至赵郡太守;他的舅舅乃是隋朝名将凉州刺史韩擒虎。李靖长得仪表堂堂,器宇非凡,从小习文练武,熟读兵书战策,为人正直,且颇有上进之心。他的父亲曾劝其专心读书,他对父亲说:“大丈夫若得遇明君,当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何必做个读书人呢?”李靖的舅父韩擒虎每次与他谈论排兵布阵之法,都拍手叫绝:“能与我探讨孙武兵法、吴起战策的人,唯有外甥你啊。

(军神李靖的画像)

隋末,李靖任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这时,各地纷纷反抗隋朝暴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觉察到了他的这一动机,于是伪装成囚徒,秘密离开太原,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准备向隋炀帝告发李渊。但因关中大乱,道路被阻,李靖被困在长安,未能成行。不久,李渊带兵迅速攻占了长安,手下人把李靖抓住了

李渊因为心里记恨李靖要告发自己,所以毫不犹豫,要杀李靖

在这危急关头,要是其他人,或许就束手待毙了。李靖可是一个满腹经纶、足智多谋的人,现在壮志未酬,哪能甘心就此被杀啊?当被刀斧手推出要斩首时,他急中生智,使劲挣扎着回头对李渊说:“您兴兵起义,本要为天下除去暴乱,为何还没完成大事,就因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

(李世民剧照)

李渊一听,认为李靖说的有道理,正在迟疑,只见次子李世民躬身施礼,“父王,您现在打算夺取天下,我们应该广揽英雄、招贤纳士,李靖有胆识,有才气,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请您饶了他吧!

一看李世民带头为李靖求情,众将也纷纷跪倒磕头,请求饶恕了李靖。于是,李渊勉强把李靖给放了,但是心里对李靖犹有疑虑

从此,李世民就把李靖带到自己身边,用作三卫。李靖胸有大志,腹有良谋,而且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李世民特别器重他。

公元618年三月,穷奢极欲、滥用民力的隋炀帝杨广被叛军杀死。唐王李渊逼迫隋恭帝杨yòu禅位shàn wèi),自称唐高祖,建立唐朝,定年号武德。李渊尽管做了天子,但是对李靖依然常存猜疑之心

(李渊剧照)

唐初,群雄依然割据,各霸一方。武德三年,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东进,去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从此,李靖开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李世民和王世充在洛阳、虎牢鏖战之时,盘踞在江陵的南梁皇帝萧(xiǎn),趁机派出大军,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为了彻底铲除南梁萧铣这一心腹大患,李渊调李靖赴夔州(kuí zhōu今重庆奉节),协助许绍平定萧铣。李靖奉命,带数骑前往,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正遇到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yuàn)带兵讨伐邓世洛,接连败北。李靖为李瑗出谋划策,采取险地埋伏的战法,成功杀死邓世洛,击退敌军,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

(李靖一马当先)

这时,萧铣牢牢控制着险要关隘,易守难攻,李靖进军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认为李靖贻误军机,就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诚恳地为他请命,李靖这才免于一死

不久,开州(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蛮人首领冉肇则(rǎn zhào zé)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被冉肇则击败。李靖与李孝恭兵合一处。他率八百精兵袭击冉肇则,大破蛮兵。后来,李靖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举斩杀冉肇则,俘敌五千多

(军神李靖画像)

李靖东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shí),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tǔ yù hún),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当捷报频频传到长安时,李渊高兴地对公卿们说:“朕听说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李靖果然战功赫赫。”李靖的精诚至忠终于赢得了李渊的信任,李渊彻底消除了对他的疑虑。李渊特意颁下诏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绩特别卓著。天长日久才发现卿无限忠诚,朕尽量给你嘉奖赏赐,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了。既往不咎,旧事不必挂怀,我早就忘了。

(军神李靖画像)

成语“既往不咎”由此而来,原意是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请注意,“既往不咎”经常考字音和字形,它读做jì wǎng bù jiù不要误写成往不咎”或“既往不”。

(0)

相关推荐

  • 听说李世民为刘邦报仇雪耻,李渊高兴得亲自给他弹琵琶

    自唐朝建立以来,突厥就成为北方最大的威胁,李渊甚至还被迫向突厥称臣,以换取争夺天下的时机.这在胸怀大志的李世民看来,不啻于奇耻大辱. 然而,在成为皇帝后,李世民并不急于立即和突厥开战,而是先发展经济. ...

  • 【绘画】清代.刘源《淩煙閣功臣圖》2

    第六名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義村人.唐代開國功臣.長孫皇後的舅父,曾多次照顧年幼時的長孫氏兄妹,官至尚書右仆射.唐太宗稱他"涉獵古今,心術明 ...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第一的是长孙无忌,排第二的是谁?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的三清殿旁有一个不怎么高大巍峨的建筑,虽然"其貌不扬",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这座小小的阁楼就是大名鼎鼎的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表彰跟随 ...

  • 此人临死前成功自救,效力于千古一帝,还为唐朝立下大功

    小珏说历史--<小珏说唐>系列二十四 请勿转载 唐朝是从晋阳起兵,很短时间就袭取长安,获得争雄天下的先手.当李渊父子进驻长安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秋后算账,要将反对自己的人全部绳之以法,这其中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六十七:沆瀣一气

    "你就在那忽悠我们,我们买一袋米,还要买草纸,酱油买一堆,畜生!沆瀣一气,一丘之貉,说这都是褒奖你们了! " 最近,这段出自一位武汉嫂子的汉骂火遍全网,她骂的畅快淋漓,而且意外地引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五十七:寻章摘句

    在我国历史上,奉命出使而不辱使命的名人有很多,比如晏子使楚,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唐雎使秦,捍卫了领土完整,不辱安陵君使命:张骞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不辱汉武帝使命等.下面这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四十七:铤而走险

    公元前611年,宋襄公的夫人王姬派人杀死了当时暴虐无道的国君宋昭公,拥立宋昭公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鲍为君,即宋文公.宋的盟国晋.卫.陈.郑的国君都对宋昭公被杀感到震惊,他们商量着要一起讨伐宋国,给宋昭公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九:相敬如宾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臼季在出使途中经过冀国,发现有个男子在田里锄草.恰逢这男子的妻子给他送来了午饭,递给他时,深施一礼,男子也很有礼貌地作揖回礼,夫妻之间非常恭敬,就像对待宾客一样.  (冀缺和妻子相敬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八: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皇室衰颓,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纷争四期) 那时,曹操平定了北方袁绍等割据势力,坐据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继承了父兄基业,拥兵东吴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六:好谋无决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豪杰并起.其中,北方的曹操势力尤为强大.曹操手下有六大谋士:郭嘉.荀彧(xún yù).司马懿(yì).贾诩(xǔ).荀攸(yōu)和程昱(yù).这六大谋士为曹操统一北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五:目光如炬

    南北朝时期,宋国有一位开国元勋,名叫檀道济.他忠心耿耿报效朝廷,文韬武略当世无双,堪称宋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可就是这样一位干国忠良,最终却蒙受了一场千古奇冤.这究竟是怎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四:苟延残喘

    春秋时期, 晋国有个大夫叫赵简子.有一天,他在中山国打猎.看山的官员在前面引路,他带着随从,坐着马车,架着凶猛的老鹰,带着机敏的猎狗,紧随其后.赵简子不时开弓射箭,天上的飞鸟,地上的野兽,被射中者不可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三:过犹不及

    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崇尚中庸之道,他认为做事过分和不足都不好. 一个春天的早晨,杏坛周围的杏树上,洁白的杏花,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争先恐后地绽放在枝头.远远看去,像飘飞的洁白云朵,似下凡的白衣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