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七:既往不咎
公元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带领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顺利攻取隋都长安。
有一天,手下人向李渊回报,说是捉住了马邑郡的郡丞李靖。李渊一听,不假思索,即刻下令:“给我推出去,斩!”

(李靖剧照)
李渊为何这么干脆要杀李靖呢?
原来,李靖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永康公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他的父亲李诠官至赵郡太守;他的舅舅乃是隋朝名将凉州刺史韩擒虎。李靖长得仪表堂堂,器宇非凡,从小习文练武,熟读兵书战策,为人正直,且颇有上进之心。他的父亲曾劝其专心读书,他对父亲说:“大丈夫若得遇明君,当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何必做个读书人呢?”李靖的舅父韩擒虎每次与他谈论排兵布阵之法,都拍手叫绝:“能与我探讨孙武兵法、吴起战策的人,唯有外甥你啊。”

(军神李靖的画像)
隋末,李靖任马邑(今山西朔县东)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这时,各地纷纷反抗隋朝暴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为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觉察到了他的这一动机,于是伪装成囚徒,秘密离开太原,前往江都(今江苏扬州),准备向隋炀帝告发李渊。但因关中大乱,道路被阻,李靖被困在长安,未能成行。不久,李渊带兵迅速攻占了长安,手下人把李靖抓住了。
李渊因为心里记恨李靖要告发自己,所以毫不犹豫,要杀李靖。
在这危急关头,要是其他人,或许就束手待毙了。李靖可是一个满腹经纶、足智多谋的人,现在壮志未酬,哪能甘心就此被杀啊?当被刀斧手推出要斩首时,他急中生智,使劲挣扎着回头对李渊说:“您兴兵起义,本要为天下除去暴乱,为何还没完成大事,就因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

(李世民剧照)
李渊一听,认为李靖说的有道理,正在迟疑,只见次子李世民躬身施礼,“父王,您现在打算夺取天下,我们应该广揽英雄、招贤纳士,李靖有胆识,有才气,正是我们需要的人才,请您饶了他吧!”
一看李世民带头为李靖求情,众将也纷纷跪倒磕头,请求饶恕了李靖。于是,李渊勉强把李靖给放了,但是心里对李靖犹有疑虑。
从此,李世民就把李靖带到自己身边,用作三卫。李靖胸有大志,腹有良谋,而且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李世民特别器重他。
公元618年三月,穷奢极欲、滥用民力的隋炀帝杨广被叛军杀死。唐王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yòu)禅位(shàn wèi),自称唐高祖,建立唐朝,定年号武德。李渊尽管做了天子,但是对李靖依然常存猜疑之心。

(李渊剧照)
唐初,群雄依然割据,各霸一方。武德三年,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东进,去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从此,李靖开始在战场上崭露头角。
李世民和王世充在洛阳、虎牢鏖战之时,盘踞在江陵的南梁皇帝萧铣(xiǎn),趁机派出大军,企图攻取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为了彻底铲除南梁萧铣这一心腹大患,李渊调李靖赴夔州(kuí zhōu今重庆奉节),协助许绍平定萧铣。李靖奉命,带数骑前往,在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正遇到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yuàn)带兵讨伐邓世洛,接连败北。李靖为李瑗出谋划策,采取险地埋伏的战法,成功杀死邓世洛,击退敌军,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

(李靖一马当先)
这时,萧铣牢牢控制着险要关隘,易守难攻,李靖进军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认为李靖贻误军机,就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诚恳地为他请命,李靖这才免于一死。
不久,开州(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蛮人首领冉肇则(rǎn zhào zé)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被冉肇则击败。李靖与李孝恭兵合一处。他率八百精兵袭击冉肇则,大破蛮兵。后来,李靖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举斩杀冉肇则,俘敌五千多。

(军神李靖画像)
李靖东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shí),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tǔ yù hún),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当捷报频频传到长安时,李渊高兴地对公卿们说:“朕听说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李靖果然战功赫赫。”李靖的精诚至忠终于赢得了李渊的信任,李渊彻底消除了对他的疑虑。李渊特意颁下诏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绩特别卓著。天长日久才发现卿无限忠诚,朕尽量给你嘉奖赏赐,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了。既往不咎,旧事不必挂怀,我早就忘了。”

(军神李靖画像)
成语“既往不咎”由此而来,原意是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请注意,“既往不咎”经常考字音和字形,它读做jì wǎng bù jiù,不要误写成“即往不咎”或“既往不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