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斋杂记(十九)老圃寒香别有秋

近来的快递有点多,乡下的快递点多如米铺,一时间,有顾头顾不着尾的感觉,胡涂了起来,每天都在各个快递点之间来回奔走。

这些快递都是书,回来这段时间,读了大量民国时代的杂文随记,还有一些小说,外国翻译的小说,这批书都是民国时期作品。

曾经有朋友笑话我:几十岁还读书,能读得进去吗?那么多书,什么时候能读完?

我说,读书跟年纪没关系,现在五十左右,再读二三十年,能读多少就读多少。

图片来自网络

推璁儿去散步,惠多多超市门口的广场,几位老大爷坐一起聊天。

一位八十岁左右的老大爷,提了两个装着东西的红色塑料袋走过来。有人打开两个袋子看后嚷道:“这老纪刹,一个人吃饭,买那么多菜,有鱼有鸡,能吃得完吗?”来者说:“怎么吃不完?我还能吃一斤米白饭呢,还种着三亩菜地呢!每天还挑几十斤的蔬菜到市场卖啊。要吃得才能做得啊。”

有人说,这老壳(老东西),鼻朵黄土香过悲(闻着黄土的味比饭还香,意思是时日无多了。)了,还这样能吃,真是老乌龟,把日子吃长了。

那位老大爷笑着说,电视里有人八十多岁还娶二十多岁的老婆呢!讲三国赵云八十还当先锋官呢。比起他们,我还年轻!

小妹打电话给我:“哥,回来小城,生活没压力,心安恬了。你妹夫打电话催我回深圳了。回到小城乡居,生活安宁,心也恬静了。”

听到小妹的话,我是深有体会的。上个月因有些事情不如意,曾经打电话给小妹,告诉她我很累,打算退休回小城。小妹极力反对:哥,你不能这样。退什么休?你才几岁?五十岁左右正是男人的黄金时期,一点小挫折你就经受不了。不像是我哥的性格。”

钟鼓楼三字为陈光宗陈老所题

在朋友家里喝茶,朋友k讲起了陈光宗陈老和吴兆奇吴老两位书法大家。

几年前的某天,陈光宗陈老回小城,k陪他吃完晚饭后,准备邀请陈老到另外一位朋友家喝茶。陈老看了一下手表问k:“要去多久?八点钟正我要看一个书法电视讲座节目。”

K讲到这里时,他神情激动:“听到陈老的说话,当时我大吃一惊,大感意外,他已经是书法大家了,还听书法讲座,这种虚怀若谷的境界,使我对陈老更进一层的敬服。”

说起吴兆奇吴老,k讲到他有次去拜访吴兆奇吴老时,吴老告诉他:“虽然九十岁了,但我还有雄心壮志的。我还要完成三件事情。第一,写原电白县委书记王占鳌;他的后人找到我,要求我写写王书记的故事(吴老在王书记身边当过秘书)。第二,继续写古城的故事;第三件,完成一部长篇小说。”

K 说完陈老和吴老生活中这两个小故事,深有感触:“他们到了耄耋之年,还求知若渴和孜孜不倦。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平时只是听讲。但这俩老爷子的所做所说,却让我切身体会和印证到这句话真正的涵意。他们在书法艺术的造诣,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仍然是学而不倦和壮心不已。这种精神和态度,真是让我辈汗颜啊!”

保全听完这两个故事后,感慨万千:陈老虽已作古,但他的书画文章还在,他身教言传,告诉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吴老已九十高龄,还雄心不已,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我们,不断出作品,不断作出贡献,才是正道追求。有这些前辈文化人的教育和鼓舞,小城的文脉就不会断,如永不干涸的河流,向东,向大海。

正是: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对联为陈光宗陈老书法

2020年12月26日晚,记于小城静心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