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学而篇(06)

学而第一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老师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兄长,善待朋友。言语小心谨慎,诚实有信。博爱大众,亲近仁德。这些事做好了之后,还有空闲时间,则去读书学习文献资料。”

《说文》:谨:愼也。从言堇声。居隐切。

《广韵》:谨:絜也,愼也。

汉字“谨”的本义是小心说话以免招致灾祸,《广韵》:谨,絜也。絜,度量;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儒家用“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

《说文》:泛:浮也。从水乏声。孚梵切。

汉字“泛”字,《说文》说:泛,漂浮。后引申出宽广、普遍的含义。何新在《论语新解》中说:泛,古无轻唇音,泛、博音义同。泛爱即博爱,即普爱。

众(眾)

《说文》:衆:多也。从乑、目,衆意。之仲切

《广韵》:衆:多也,三人爲衆。

甲骨文的眾,是太阳下边一群人。仔细看在甲骨文中还有将上面写成“口”字、写成“目”字,写成“血”字的,造字本意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人。因此:“眾人”是需要有人指引和教导的,这样才能让大家一起奔向共同目标。不在众之内的少数(口,目)引导的人应该算是贤人。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无分切。

《广韵》:文:文章也。又美也,善也,兆也。

汉字“文”是指“交错的笔画。象交叉的纹案”。后引申指文献资料。注意:“文”和“书”的区别,“文”是使用刀具刻出来的,“书”是使用毛笔写出来的。如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等。

素 说

本篇第五章是孔子教导弟子们为政的五件事: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这一章是孔子教导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五件事:一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敬爱兄长;二平时寡言少语,言而有信;三博爱大众;四亲近仁德;五有空闲时间则读书学习。这里需注意为学的次顺:入孝、出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为学次序不可搞乱。入孝出悌,突出的是“诚”,是为学的起始点。谨而信中的”谨“,强调的是“言说”要小心谨慎,这里“谨”,本意应该不含有“行”。但后面的“信”中包含行。信,一方面是指所言说的内容要和事实相符,一方面是“信”的本意是”以言,以相身相符合约束“的。因此,”信“是指在家、在外你做得如何,你言说的是你的行为本身,是你的行为的结果,不是结果你不要言说,所以说谨而信。泛爱众,是普遍的爱大众,关键是泛爱,即博爱大众,对在你下位的人要关爱,对在你上位的人要敬爱,对和你同位的人要友爱。即爱惜生命,关爱生命。亲仁是指亲近,亲近更多的在行动上,不是在言说上。以上几方面先做到了,在此之后,才是读书学习。

本章阐明为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以德行为本,学文为末。用现代的话说,先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再抽点时间读点书。本章重点是德行在为学之前,修德重点在于行,学德之后再谈读书。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说:若一意于书籍文字,则有文灭其质之弊。但专重德行,不学于文求多闻博识,则心胸不开,志趣不高,仅一乡里自好之士,无以达深大之境。

本章需要辨析的是”为学“和”读书“的区别,读书是学习的内容之一,但读书不一定是学习的起始点。孔子强调学的起始点在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0)

相关推荐

  •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观

    ​     <论语>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小辈弟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言 ...

  • 谦谦君子幽如兰——《论语》悟读【181】

    君子如兰,空谷幽香. <论语>第七篇第三十七章: [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 [悟读] 谦谦君子,幽幽如兰. 兰生幽谷无 ...

  • 该不该学习弟子规?(带音频)

    在论语<学而第一>当中,有一句话.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段话是孔子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或者是孔子对小孩子的认识. 后来,清朝的秀才李毓 ...

  • 甲骨文台历说字——弟

    [弟,甲骨文写法] 兄弟的弟,次弟的弟.在以前是一个字,同源. 不过,次弟现在一般写成次第. 弟的字形,甲骨文时就有了. 而且在古籍当中,它有时候被读作ti,即悌. 比如说在<孝经>当中, ...

  • 【第6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quo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6)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试解]孟武伯问何为孝.孔老师说:"由于你的盲目冲动,使你的行为违背周礼,违背仁德,因而招惹是非,会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1)

    为政第二 2.0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试译]孔老师说:"为政依据于明德,就象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因为他自己能安居其位,同时为众星留下各自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2)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试译]孔老师说:"<诗经>共有三百篇诗,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诗篇,就是纯正无邪,就是真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3)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试解]孔老师说:"以政令来治理.强制百姓,以刑罚来约束.惩罚百姓,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4)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试解]孔老师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明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5)

    一.原文 为政第二 2.04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quo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7)

    一原文为政第二2.0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试解]子游请问孝道.孔老师说:"如今世人的所谓孝道,只是让父母不挨饿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8)

    一原文为政第二2.0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试解]子夏请问孝道.孔老师说:"难在为人子弟后生们的容色上.遇有事情, ...

  • 素说论语:为政篇(09)

    一原文为政第二2.0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试解]孔老师说:"我和颜回交谈一整天,他总是能恭敬地倾听,即是我对他做错了的事 ...

  • 素说论语:为政篇(10)

    一原文为政第二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试解]孔老师:"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先看他当下的言和行,观察他的动机能否以仁德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