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俗语“伏包秋,冷飕飕;秋包伏,热死牛”,伏天热吗?

导读:进入7月份,最近几日“坏雨”比较多!在山东地区,9日一天的艳阳高照,可是到了入夜时分,疾风骤雨,电闪雷鸣,也让不少乡亲心有余悸,不少村民屋顶上的热水器被风吹的东倒西歪,有些简易的围墙也被风掀翻!暴雨过后,又是炎热的一天,很多村民感慨,地里的庄稼幸好还未长高,否则也难逃一劫,很多村口的大树也被拦腰截断!降雨来得急,走得也快,10日这天堪比“热死牛”,午后的树荫下也围满了乘凉的乡亲,大家有说有笑的,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11日即将迎来三伏天的“头伏”!

众所周知,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1日,三伏天共计40天,从7月11日起,到8月19日止,8月20日出伏!伏,有初伏、中伏以及末伏,三伏天的到来,地表湿度高,太阳辐射量大,热量散发少,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闷、最热的时候即将来临!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入伏的俗语,比如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当然,盛夏时节,很多村民讨论最多的还是今年伏天热不热!

在民间,有俗语“伏包秋,冷飕飕;秋包伏,热死牛”的说法,那么,今年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呢?

据了解,今年三伏天,其中,初伏10日,中伏20日,末伏10日,共计40天!而立秋节气为15日,因此,有“伏天十日秋,秋日十日伏”的说法!所谓的“伏包秋”指的是,立秋和末伏恰好一天,那么,立秋节气后,三伏天就没剩几日了,因此,凉快的天数也就多了!

而对于“秋包伏”来说,意味着,立秋节气处于末伏前,因此,进入立秋节气后,仍处于三伏天中,自然热的时间多!

当然,这句俗语流传至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立秋节气后,自北向南逐步由暑热转入秋凉,如果立秋处于末伏,那么,热天就短了许多!如果,立秋处于中伏,自然伏天还比较长!这也是为啥有“伏包秋,冷飕飕;秋包伏,热死牛”的说法!今年立秋节气是8月7日,而8月20日出伏,立秋节气处于中伏阶段,因此,在俗语中,有“伏包秋”的说法,按照俗语的解读,那么今年三伏天会比较热!不过,俗语有较强的夸张性,虽然,今年立秋处于中伏,但是,在民间俗语还有“三伏加一伏,还有个秋老虎”的说法!因此,即便到了立秋,并且出了三伏天,气温也不会一下子就凉快下来!按照往年的经验,俗话说俗话说“立秋不叫秋,天凉白露后”,气温真正凉快下来,估计要等到白露节气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