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古代传说中“太岁”的神秘面纱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有报道说发现了奇怪的“肉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92 年8 月,陕西周至县农民杜占盟在渭河中打捞柴火,无意中从河里捞出一团像肉似的东西。它看上去呈黄褐色,好像已经腐烂了,可是并没有发出腐臭。

杜占盟把它带回家里想尝尝看是什么滋味,就割下一块放到锅里煮。被割断的地方白生生的,但煮了以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于是杜家人对它置之不理,没想到几天后这团怪肉竟然长大了。

闻讯赶来的学者们也说不出这究竟是什么东西。经过多方面测试,初步断定它是一种大型黏菌。它既有真菌的特点,又具备原生动物的某些特征,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生物。它的生存能力很强。研究人员把它放在水里,它就能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几年以后,在天津、北京、河北等地又陆续发现了几块“鲜肉”。

有人认为这种怪肉是古书中所说的“太岁”。“太岁”本是一个凶神的名字,用来指称怪肉是因为古人认为发现它是一种不祥之兆。在《山海经》里有“肉芫”一物,与怪肉的特征很相似。《山海经注》描述它是:“聚肉形,如牛肝,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在著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类似记载,并指明了它是一种生物,对人体具有神奇的滋补功效。不过要对怪肉下确切的判断,现在还为时尚早。对于它的生活环境、习性、功用,都得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肉灵芝,俗称太岁。是一种详细组成未明,可能含有细菌、粘菌等生物的物体,它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在生物学界始终有争议,一般发现者皆形容像是肉块。

目前中国大陆不少业余研究者认为,这种“太岁”就是古代传说中从地下挖出来的太岁神,真相为何目前无法判断。至于挖掘出来的肉块,可能是一种“特大型罕见黏菌复合体”,怀疑就是《本草纲目》中的“视肉”、“肉芝”,是一种蕈类,含有特殊氨基酸。

实质其实是粘菌复合体,属菌科生物,自然界发现极少,“肉灵芝”既然是一种粘菌,它就是一个活体,靠水生活,所以放在水中不会腐烂,也不会变质。同时,这种粘菌活性很强,主要靠孢子、菌丝繁殖,其再生能力也很强,可以随意切割,都能再生。

李兆兰教授告诉记者,这种粘菌一旦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进入休眠期,即使不给它水分,也不会轻易死亡,一旦处在适合它生活的环境,它就会醒来,继续生长。当然,这种粘菌体并不是说就不会死,比如水煮、火烧等,超过了这种粘菌的生命极限,它还是会死亡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