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号脉有诀窍, 最全把脉歌诀包教包会!

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

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

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号脉方法: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

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实用举例

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0)

相关推荐

  • 简谈脉诊

    本人年轻时心高气盛,总认为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太不完美,表述模糊不清.现今已年近花甲,身边带有众多徒弟,为了使徒弟们能真正掌握脉诊,所以下决心写一篇简明扼要,对初学者能真正帮助到的临床脉学 ...

  • 【 中医把脉入门】

    号脉是中医学中十分关键的就医方法,人体出現了哪些情况,借助眼睛是没法分辨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号脉开展确诊.不必小瞧了这一号脉,在其中包括了很多的中医基础理论,能否就医,这一号脉就务必先学精.下边我们 ...

  • 老中医教你一天学会把脉

    中医里大家认为最玄的就是把脉了!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医生单凭把脉就可以知道所患何疾,把中医认为是玄学! 对初学者来说最难跨越的,最想学会的也是把脉,学会了把脉不单是很酷的感觉,更多的是面对病人的时 ...

  • 男子高血压发生肾衰还能治好吗?老中医一个方子血压肌酐全拿下【一点资讯】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方式的变化,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不仅有中老年人,甚至一些年轻人也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是导致心血管和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的高血 ...

  • UC头条:男子高血压发生肾衰还能治好吗? 老中医一个方子血压肌酐全拿下

    点击加载图片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方式的变化,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不仅有中老年人,甚至一些年轻人也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是导致心血管和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

  • 老中医李可经验秘方(全)

     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温氏奔豚汤] 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 ...

  • 老中医三分钟教你秒懂把脉!

    为什么中医在手腕上按一会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9个动图让你秒懂脉象) 中国传统文化是形象思维的一门艺术,古人把无形的能量用可见的意象来表达.比如把天地能量用八个卦象来形象化的分类,这就是所谓的: 中 ...

  • 摸摸手腕就能诊断疾病?揭开老中医号脉的秘密

    老中医号脉有这么神奇吗?中医脉诊是如何诊断疾病的?真的有悬丝诊脉吗? 这些可能是悬在很多人心头的中医问题,今天我就讲讲关于号脉,即传统中医脉诊.首先可以肯定地说,中医脉诊确实可以诊断疾病,是中医诊断四 ...

  • 看五官知五脏,老中医的问诊诀窍: 鼻第一...

    看五官知五脏,老中医的问诊诀窍: 鼻 第一,鼻气发凉--肺有寒 第二,鼻气粗热--肺有热 第三,鼻出血--肺阴虚 目 第四,目发黄--肝病 第五,视物模糊--肝阴不足 第六,目发红.发干--肝火亢盛 ...

  • 中药减肥秘方月减30斤 老中医的减肥妙招全给你

    妇女中药减肥秘方偏方 脾虚淡湿(虚胖)型方 原料:佩兰20克,白芷.苍术各15克,独活.广木香各10克,花椒.艾叶各5克,桂枝15克. 制法:将上药共煎煮,提取物烘干研成极细粉,装入薄布内,制成8×8 ...

  • 中医世家,9岁“小华佗”,现场展示中医号脉的诀窍

    中医世家,9岁“小华佗”,现场展示中医号脉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