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期A || 匡燮:《蛮荒时代》4市声(下)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这是农村人从附近乡下推来的,灯笼挂在车头上,车上推着个大笸箩,里面装着琼锅糖,当地特有的一种糖果,一条一条的堆在笸箩里,高高的像座山头。是农村作坊做的,糖面上沾层芝麻,吃起来又脆又硬,不太甜,有种清香味,很好吃。叫卖声短促而低沉:“琼果糖!哎,琼果糖!” 吱咛吱咛,吱咛吱咛,便缓缓的推过去了。不知为什么,每听到这种声音,我总会有一种肚子疼的感觉。

:匡燮

导语轩诚

诵读:静华

《我与世界》第二部

《蛮荒时代》(四)市声(下)

渭南有一种传统的著名小吃,叫时辰包子,浓香扑鼻,为当地人所喜爱。这种包子的馅儿是大油掺面粉做的,除调料外再不掺任何东西。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渭南这地方南塬北川,一道渭水从平川上流过,按说有山有水的,也不知是依旧的天旱少雨,还是人们贪恋粮食,旱塬上自不必说,渭河两岸也只种庄稼,没有种蔬菜的习惯,客来人往,家家的小方桌上总也是永远不变的四个小碟:一碟油泼辣子,一碟盐,一碟腌蒜苔,一碟炒鸡蛋,主食是擀黏面,烙锅盔,摊煎饼,还有一样别致的是辣子疙瘩,先将白面炒熟了,加入调和水,趁蒸馍,放在笼里一起蒸,馍熟了,一碗黏糊糊的辣子疙瘩也蒸好了,再把蒸馍在火上烤得焦黄,就着馍或是把馍掰成小块泡着吃,那味道实在的好极了。如今改革开放,人们追求饮食文化的返璞归真,本来的这种农家饭也被请进了高级饭店里,不仅渭南本地有,西安也有,旅游景点碑林的大门外就有一家这样的饭店,是渭南人开的,我去吃过,外地朋友来了,还特地请到这里来品尝。不过,时辰包子,因人们嫌大油太多有害健康,当下即使在渭南也不兴时了。然而,我小时候,渭南街上的时辰包子却有名的很。那年月,不要说大油掺白面,便是炼大油的油渣儿也是稀罕物。记得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一度我在同学刘彦高家里借住,他爸爸是领导,他床头就放着一袋花生油渣儿饼,这是比大油炼剩的油渣还粗糙了许多,原本是要做牲口饲料和上地用的。每天晚上,我和刘彦高睡前就摸上几块吃,觉得那味道还是很鲜美。只是不能多吃,吃多了胀肚子,还拉不下来。

渭南只有一条街,开饭馆的多集中在街的东西两头。街东头的饭馆在石桥边上,有条北去的马路,两旁一片青房瓦舍相对着,门前扯起布凉棚,凉棚下,摆着桌凳,起着炉灶,卖面的,蒸包子的,人声吵杂。时辰包子是清晨才有的,一人高的蒸笼,一大早就开笼了,立即一团白雾升起来,热气腾腾,开笼的店家,一下被包进烟霭似得白雾里,只听烟雾里高声喊道:“哎,包子,包子,时辰包子!”有人早早就等在这里了。直到烟霭散尽,包子也就卖得差不多了。每天早晨就卖这么一笼,最多两笼,太阳泛红,就结束了,很是抢手。吃时辰包子,算是奢侈品,我每天上学从这里经过,从来没买过时辰包子。包子不大,白皮里透着黄黄的一疙瘩馅,大概一两毛钱一个,一个吃不饱的,不如买热红薯吃。但觉得开笼的场面很诱人,一团生动的白雾里,传出响亮的吆喝声:“哎,包子,包子,时辰包子!”这声音在耳边久久不散,或者说直到今天,每一忆起还有些声犹在耳的感觉。

街西头的那些饭店,因为不在我的上学路上,便不如我对街东头这片饭店,尤其时辰包子感受的那样熟悉和真切。

街西头的那片饭店,是在街的最西头,那地方一条东西街,忽然分成了南北两条街,饭店比较多的是南边的那条街上。记得我初来渭南,三叔曾经领我去那地方下面馆子,一街两行竟都是平房,却非常热闹,京广杂货卖啥货的都有,小贩们站在矮矮的房檐下吆喝,闹哄哄的,如同回窝的一群蜂。空地方还有民间的所谓卖档的,本意是骗人的把戏,其实就是用手段做小生意的一种方式,比如卖膏药等,先不把商品拿出来,开始用说呀唱呀的把人吸引来,然后再巧妙地一转,卖的东西就拿出来了。那次,三叔领我正在街上走,只见街边一个空地上的那个人在地上扣着一个碗,从碗下拉出一条细绳子,一边慢慢的拉着,一边口中念道:“出来了,出来了!”过路人便围过来要看究竟,一会功夫,就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我也挤进了人堆里,要看那条绳能从扣碗下拉出什么活物来,蛇?蛤蟆?看的人越围越多,这人却撂下绳子不拉了,就忽然在人堆里看到了我,便一把拉我到中间,对着众人说:“你看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的多好看”又指到我的眼上说:“看见了吧,什么叫丹凤眼?这孩子的眼就叫丹凤眼。”三叔听见这人夸我,在人堆里不住地笑,看热闹的也都轻松起来。正说着我,不知道他的话怎么一转,便说到眼药上来了。立即从包里取出眼药来,就不再理我,只说这眼药怎么怎么好,能治什么眼病,转着圈的让人看:“就包里的这一点,卖完为止,卖完为止啊!”这时候,围观的人开始离去,他继续大声重复着那句话:“就一点,卖完为止,卖完为止啊!”

三叔一摆手,我就跟着走了。

三叔拉着我的手,边走便笑着说:“是个卖档的,骗人。”

但我觉得还是有意思,也从此记住了我是丹凤眼。后来说给妻听,妻撇撇嘴,说:“那眼小得就像颗豆儿,还丹凤呢。”我便大笑起来。

渭南还有一处市声鼎沸的地方是草纸巷。关于这条巷的名字,是草纸巷还是曹氏巷,我没有考证过,就权作草纸巷吧。这条巷在西关大街偏西的一头,路南,巷子很窄,房檐对房檐,上边一线天,下边一条坑凹不平的土路,下雨天一踩一脚泥。这巷子所以有名,据说旧社会是条花街柳巷,且是解放初遗风犹存。巷子里有个戏院,演秦腔。解放后是渭南秦腔剧团新民社的地方,著名秦腔演员余巧云就在这个剧团里。巷子两边卖各种小吃的,卖糖果的一家连着一家。一到晚上,家家门口点着一盏灯,看戏的从门前经过,一片叫卖声,热闹得就和今天的夜市一样。三叔的徒弟叫和素贞,我叫他素贞哥,素贞哥曾向我说过那儿地方暗娼勾人的事。他说,看戏的时候你刚坐下,趁着乱,身旁就会坐下一个妖艳的女人,拿出一支烟,点着了,吸一口,嘴里吐出一个烟圈儿来,在你眼前飘散着,如果你会意了,也点着一支烟,吸一口,吐出一条烟线去,这烟线刚好穿进烟圈里,两个人便对上暗号了,于是,这女人站起身来向外走,男人跟着就出去了,听得我云里雾里,不明白其中玄机。

但剧场的戏已经开始,锣鼓家伙骤然响起,半条街上都听得清清楚楚。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日午后悟道轩南窗下

(0)

相关推荐

  • 渭南名吃:时辰包子

    白面细皮僧帽装,油渗皮包呈金黄.香飘招徕行人步,油而不腻味道长. 久负盛名的渭南,时辰包子美诗赞.时辰包子是渭南,地方风味小吃传. 早在清朝乾隆年,渭南城有包子店.因为质量不稳定,包子时卖又时停. 到 ...

  • 716期B || 匡燮:《蛮荒时代》21假期返乡/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我把这二十篇小说手稿装订了,找三叔隔边画像社徒弟.我的好朋友张春智设计了封皮,封皮中央有一支点燃的蜡烛,书的标题是< ...

  • 690期A || 匡燮:《蛮荒时代》3市声(上)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老城西门外的那座石桥下流淌着的河,叫沋河,是从南山里流下来的,贴着西门向北流进渭河里.河水很清,两岸碧草凄迷,是人们洗衣和 ...

  • 692期A || 匡燮:《蛮荒时代》5市井人物(上)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看戏的时候你刚坐下,趁着乱,身旁就会坐下一个妖艳的女人,拿出一支烟,点着了,吸一口,嘴里吐出一个烟圈儿来,在你眼前飘散着, ...

  • 695期B || 匡燮:《蛮荒时代》6市井人物(下)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何爷是颌下一把白须,而王爷的胡须尚黑,却像画上的关公那样,颌下与两颊上三缕长髯,飘在胸前.他是正骨.按摩大夫,自己开着个私 ...

  • 696期B || 匡燮:《蛮荒时代》(7)羽山捡翠(上)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但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到两家关系,没几天,什么娘像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似的,过去如何待我,现在又如前一样了.她的那两个儿子也一如既 ...

  • 697期B || 匡燮:《蛮荒时代》8羽山捡翠(下)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每天上学有几个从我家门口经过,就在街上大声叫我,叫完,还在门外等.这一次,叫我的就是这位女同学,二叔二婶看见了,就盲目兴奋 ...

  • 702期B || 匡燮:《蛮荒时代》11婶母(上)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三叔是从六十二岁上开始打这场官司的,直到八十岁那年去世为止,历经十七年之久,便一直在这样的往返路上奔走着. 路漫漫其修远矣 ...

  • 704期B || 匡燮:《蛮荒时代》13三叔的徒弟和素贞(下)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二婶和三婶还保持着以前的传统,过年,还要做扁剁块儿,每年都让我要带些回来,我如法做了,孩子们也都喜欢吃.儿媳李倩老家在陕北 ...

  • 705期B || 匡燮:《蛮荒时代》14两 个 舅 舅(下)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至今我都不知道三叔让我记下素贞哥的营业执照上的号码是为了什么?也没见三叔做出过什么不利於素贞哥这个镶牙所的事情.难道就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