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PICC、PORT 有何区别?怎么用?3 种输液法最全对比

CVC(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RT(输液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本文将与大家探讨不同导管的区别及利弊分析,给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首先,一起来看一个案例,找找问题。

案例回顾

最近科室收住了一位乳腺癌患者,女性,今年 51 岁,因「乳腺癌术后 3 年余,发现转移 2 年余」于 2020-09-14 入院。
入院评估时责任护士发现其带入的颈内静脉导管已有 9 天没有更换,穿刺点有陈旧性渗血,于是就报告了主管医生。
经了解,该导管是患者在上次住院时置入,考虑到一周后又要来院化疗,为了免去再次置管,患者要求带管回家。主管医生不同意其带回,但最终还是默认了患者的请求。
出院时责任护士让患者签字为证,并告知要定期到医院来维护,但出院后患者看敷贴固定妥当、没有任何不适,最后一次也没有到医院来维护。
后续处理:入院后责任护士立即给予维护,包括冲管、更换敷贴等。在冲管前抽回血时发现回抽的封管液中混有凝血块(见下图,可左右滑动查看),但回血倒是通畅,推注生理盐水时也无阻力。
经颈部血管 B 超检查,未见明显静脉血栓形成。予重新更换敷贴后继续保留该导管。
患者于 2020-09-17 完成化疗输液,这一次患者主动要求拔除颈内静脉导管,并决定下一次住院时考虑 PICC 置管。
(左右滑动查看)
案例警示
按照规定,患者出院时 CVC 不能带管回家,以上案列中,主管医生出于好心,默认了个别患者提出的要求,但笔者想提醒大家的是,为了患者安全,也是为了医护人员的安全,作为医护人员,该按制度和规范要求执行的还是得按要求执行。
接下来,就与大家讨论临床上常用三种静脉导管的优缺点,临床使用时可以根据病情、治疗方案、经济条件、维护依从性等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置管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CVC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经由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将导管插入到上、下腔静脉并保留,以提供便利的静脉通路。
置管费用:300~800 元,维护约 25 元/日。
留置时间:2~4 周左右。
穿刺部位:
颈内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股静脉置管

穿刺置管: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或在手术时由麻醉师穿刺完成。导管经皮穿刺直接置入相应部位的深静脉,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并在原位固定。
劲内静脉导管置管视频:
静脉输液:输液时先消毒输液接头/肝素帽,如为肝素帽,头皮针直接插入;如为输液接头,输液器螺纹口直接旋入。
日常维护:
  1. 每次输液前抽回血评估导管功能,并用生理盐水冲管;
  2. 输液后用 0~10 U/mL 肝素盐水 5- 10 mL 封管;
  3. 一周 1-2 次更换敷贴,如有渗液、渗血、卷边等随时更换;
  4. 一周一次更换输液接头/肝素帽。
并发症:置管时(下图白底蓝字)及留置期间(下图蓝底白字)都有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见下图。其中经股静脉置管血栓形成风险最高,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相对要低。
优点:操作难度相对要小。
缺点:留置时间短;留置时间长容易发生感染;导管脱出风险较大;导管外露对生活有影响;出院时需要拔管,不能带回家。
PICC
PICC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可为患者提供中、长期(7 天~1 年)的静脉输液治疗。
价格对比:PICC 约 2000 元,一年内如维护 52 次,合计费用约 7200 元。
留置时间:7 天 ~1 年,如果留置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留置时间可达 1 年。
置管部位:常在前臂及肘部,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穿刺置管: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完成。目前多使用 B 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用导丝将导管引入上腔静脉,置管成功后需拍胸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导管最佳位置在 T5 - T7 间。
静脉输液:输液时先消毒输液接头/肝素帽,如为肝素帽,头皮针直接插入;如为输液接头,输液器螺纹口直接旋入。
日常维护:
  1. 输液前抽回血,并用生理盐水 10-20 ml 脉冲式冲管;
  2. 输液后用生理盐水 10-20 mL 脉冲式冲管,再用  0~10 U/mL 肝素盐水 3-5 mL 封管;
  3. 治疗间歇期每周维护一次(生理盐水冲管+肝素盐水封管);
  4. 至少每周更换一次敷贴,更换一次输液接头/肝素帽;
  5. 如有渗液、渗血、卷边等情况随时更换。
并发症:包括置管时和留置期间都有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见下图。其中静脉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较高。
优点:价格相对便宜,操作及护理相对方便,一年内不用每次穿刺,如无并发症发生可完成中、长期的治疗需要,不影响正常的活动。
缺点:治疗间歇期需要每周 1 次护理,导管外露对生活有一定影响,容易发生感染及形成血栓。
PORT
输液港(PORT)是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价格对比:输液港约 6000 元,一年内如护理 12 次,合计维护费用约 7500 元。
留置时间:如无并发症发生,可长期使用(10 年以上),适合 6 个月以上的治疗需要。
穿刺部位:前胸壁或前臂部位。
穿刺置管:多由外科医师或麻醉师在手术室局麻下完成。输液港放在前胸或前臂皮下,导管前端在上腔静脉,后半部分在胸壁皮下潜行。
静脉输液:输液期间,需将输液港专用无损伤针刺入输液港港体,建立中心静脉输液通道。
日常维护:输液前抽回血确认,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输液后先用生理盐水 20 mL 脉冲,再用 100 U/mL 肝素盐水 5 mL 封管。治疗间歇期,需每 4 周维护一次(生理盐水 20 ml 冲管+肝素盐水 3~5 mL 封管)。
并发症:输液港并发症包括术中、早期及晚期并发症,见下图。相对而言,其中留置期间血栓相关风险较低,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也较低。
优点:长期使用总体费用不增加,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影响美观,是长期肠外营养治疗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的最佳静脉给药途径。
缺点:置入成本高,置入和取出都有创伤,需在手术室完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