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环PTFE:在PTFE外壁加上螺旋环以增加其强度。涤伦(dacron)US:管壁呈锯齿状偏强回声线。术前US:双下肢动脉硬化斑;双侧股浅动脉中上段闭塞,侧支血管开放;双侧胫前动脉节段性闭塞;右侧胫后动脉狭窄、远端闭塞;双侧股深动脉代偿性流速增快;双下肢动脉远端缺血。术前DSA:双股动脉中上段闭塞,下段通过侧支循环显影,双侧腘动脉可显影,左小腿血管不同程度狭窄和闭塞,左足背动脉未见显影。右腓动脉及胫前动脉闭塞,右足背动脉主干未显影。男 83岁 糖尿病足病 右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后:人工血管血流通畅,胫后及足背动脉流速较术前增快,血流频谱搏动性增加。·二维超声:瘤体大小。 ·彩超:动脉破口宽度,通道长度。 ·PW:破口处血流频谱(双向频谱是假性动脉的特征性表现)右侧股深动脉一侧有一混合回声团块,范围约4.2cmx3.4cm,内见最大厚度约1.8cm弱回声。股深动脉有破口,直径约1.3cm。诊断提示:右侧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瘤体内血栓形成。 ✿右侧股深动脉一侧有一混合回声团块,范围约4.7cmx3.4cmx2.7cm,内见约2.4cmx1.8cm无回声区,股深动脉有破口,直径约2mm。在动脉与瘤体相通的破口处可检测到收缩期高速血流,最高流速超过200cm/s,舒张期反向中等流速的往返血流频谱信号。✿治疗后的注意有无血流,若有血流,测量瘤腔的大小。由侧枝循环推断近端情况:远端血流反向近端血管多严重狭窄或闭塞。该患者胫后动脉近心段闭塞,胫后静脉血栓:符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原因:与长期吸烟;寒冷、潮湿的环境;外伤及性激素有关。病变特点:节段性,节段之间有正常的血管存在;常累及中、小型动脉及伴行静脉。早期病变为血管内膜增厚,继而有血栓形成,以至血管完全闭塞。
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血栓、肿块压迫)
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
其他(心肝肾肺功能不全;淋巴水肿;腘窝囊肿破裂 )
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是美国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每1000人大约发生1例VTE,其中40%为DVT,60%为肺栓塞(PE)。
单纯的小腿静脉血栓引起有症状的PE较罕见(<5%),20-30%可发生无症状的PE。
50%的近端DVT患者可发现肺栓子,多数无症状,但致死性的PE常发生在这种情况。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不罕见,在VTE患者中占4%,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目前其发病率更为常见。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创伤、反复的静脉损伤。约25%的上肢静脉血栓为特发性。强危险因素:骨折(髋骨或者胫骨)、关节置换术、较大的普外科手术、较大的创伤、脊髓损伤。中度危险因素: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妊娠、产后等。 弱危险因素:卧床休息>3天、久坐不动、肥胖、静脉曲张等。小细胞肺癌右侧腋静脉、贵要静脉PICC置管后:右侧腋静脉、贵要静脉部分性血栓。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多见于左侧,表现为肿胀、触痛及红斑是最常见的体征。 并发症:肺动脉栓塞; 血栓后遗综合症。 鉴别诊断:蜂窝组织炎、腘窝囊肿破裂、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此两型可通过顺行或逆行扩展累及整个肢体成为混合型。①几小时到几天为无回声,一周后呈低回声,边界光滑;①血栓回声增强;②血栓变小、固定;③血栓处静脉腔不能被压瘪;④由于再通,腔内血流信号增多,部份再通者显示管腔周边或中央有血流信号,形成“轨道征”。①血栓回声更强;②机化使静脉内壁毛糙,部分或弥漫性增厚;③静脉内径缩小,或静脉结构无法辨认;④静脉内血流信号因再通程度不同而异,管腔内可见血流束呈多支“溪流”状血流,部份可见反流。M 左侧腓骨骨折后左腿肿胀10年,左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下腔静脉滤器后2周:2012-1-4 2112140:下腔静脉滤器后2周,下腔静脉、右侧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管径未见异常,内查见滤器回声。CDFI及PW:下腔静脉内彩色血流充盈,血流通畅,频谱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左侧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份再通。 2148218:下腔静脉中段管腔内查见滤器回声,余段管径未见异常,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充填,下腔静脉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流速及频谱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左侧髂总静脉至左侧腘静脉起始段血栓,部分节段再通。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
双肾静脉开口处可见滤器回声,右肾静脉开口区滤器周围可见18mmx7mm的等回声团,形态不规则,右肾静脉开口处血流束稍变窄;下腔静脉滤器处右前壁可见范围约5mmx23mm的弱回声附着,下腔静脉内彩色血流充盈未见明显缺损,频谱未见明显异常。
左侧髂总静脉及髂内外静脉管腔内查见弱回声充填,内见点线状血流信号。
·提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滤器移位(上移至肾静脉平面)伴滤器处部分性血栓;左侧髂静脉血栓部份再通。临床表现:下肢沉重、酸胀,浅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性改变(色素沉着、溃疡等)CDFI及PW:观察血流色彩有无改变,频谱测量返流的时间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