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脾胃论》之李东垣为什么写《脾胃论》!
相关推荐
-
运气漫谈 ▏三之气谈火之金元四大家论火
金元四大家论"火",对后世临床火证热证的治疗,大开了门径,很值得重视.火为五行之一,与金木水土是并列的,无分轩轻.以五行分阴阳,则火与水并重,主张既济,反对未济.以五行分属五脏,则 ...
-
中医脾胃里的“阴火”是什么?应该怎么治?
中医脾胃里的"阴火"是什么?应该怎么治? 原创 姜增威,徐晓梅 中医药导报 昨天 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一直被视为研 ...
-
中医:阴证论的理论内容是什么?【一点资讯】
<阴证略例>是元代医家王好古的著作之一,其师承于张元素和李东垣,王好古论阴证,重视内因,不囿于伤寒外感之说,提出了内感阴证理论,并阐发了以太阴内伤虚寒为主的阴证学说,使阴证的辨证论治从伤寒 ...
-
精读《伤寒论》
<伤寒论>---汉代张仲景 为什么伤寒论很重要. 1.因为张仲景称之为医圣,在中医界是扛把子的,后人在他基础上衍生了很多学派. 2.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五邪这两个是主因(还有 ...
-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的“阴火”,该如何理解
在<脾胃论>中,李东垣有这样的论述:"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 ...
-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内经>说:"阳气有抵御外邪,坚固肌表的生理作用"."热则卫气外泄".现在暑邪干犯卫气,所以出现身热.自汗,用黄芪甘温补气为君药: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 ...
-
清暑益气汤 伍炳彩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
清暑益气汤 伍炳彩 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 ...
-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开 · 拓 你的思路 极简学习 第十二辑 ○ 导言 为了对李东垣的脾胃论有更深入的认识与掌握,本文透过<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所引<周易>的"宇宙起源 ...
-
跟脾胃病大师李东垣学习痰厥头痛论治中医内...
跟脾胃病大师李东垣学习痰厥头痛论治 中医内科学教材上,眩晕病和头痛病属痰湿上逆引起的,推荐方都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其具体组成为:半夏,白术,天麻,橘红,甘草.本方具体见于程钟龄<医学心悟·眩晕&g ...
-
大国医李东垣《脾胃论》第一方,脾胃、去痰湿、清湿热
大国医之李东垣 在金元时期,中医的学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百家争鸣时期,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四位名医并称"金元四大家",其中尤以李东垣的<脾胃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极 ...
-
脾胃派创始人李东垣,创造一个奇效良方,专治耳鸣耳聋,疗效显著
在古代,人们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发现了中草药,起初只是用一两味药来治病,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便形成了多种药物配合治疗疾病的局面,也就形成了今天的方剂.为了方便记载和使用,人们开始给这些方剂命名,有的取 ...
-
《脾胃论》李东垣治脾胃病的五个主要方药1...
<脾胃论>李东垣治脾胃病的五个主要方药 1.黄芪建中汤,主治:脾胃不足,土不生金,则肺脾气虚,自汗,四肢发热,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 2.平胃散:胃病则湿胜,四肢不收,大便泄泻. ...
-
《脾胃论》作者——李东垣,治疗脾胃病时的【用药特点】,好用,但不能多用久用!
第一:补气药的运用 通过对<脾胃论>的药物应用系统分析后发现,李东垣在治疗脾胃病时,运用补气药的频次最多,达到用药比例的20%以上.其中补气药最常用的是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