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晚年仁义体用动静关系的再展 | 孙逸超

(0)

相关推荐

  • 论朱子的理气动静问题

    一.问题之提起 太极或理的动静问题,是朱子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界历来争议较大甚至观点截然相反的一个问题.冯友兰先生是在哲学范式下进行朱子哲学研究的首创者,他认为在朱子哲学中,有动之理,亦有静之理 ...

  • 太极拳列入“非遗”,“太极”里有着怎样的东方神秘力量?

    牙买加当地时间12月17日7时30分,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了! 乍一看这消息,很多人表示难以置信,太极拳不应 ...

  • 观点丨许宁:朱熹对张载理学命题的再诠释

    朱熹对张载理学命题的再诠释 作者简介丨许宁,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载丨<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6期 横渠学是朱熹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朱熹通过对张载理学核心命题的重新 ...

  • 潘澈 | 朱熹和孟子解读舜之“怨慕”的不同逻辑

    朱熹和孟子解读舜之"怨慕"的不同逻辑 作者:潘澈,男,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哲学研究. 原文刊于<东方论坛>2021年第2期 摘要 对于舜之&q ...

  • 论朱子的“体用一源”思想

    第一作者:高海波 作者简介:高海波,清学大学哲学系. 人大复印:<中国哲学>2018 年 08 期 原发期刊:<哲学动态>2018 年第 20183 期 第 52-59 页 关 ...

  • 黄自元楷书《朱子治家格言》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自辟蹊径,未受书林 ...

  • 《朱子家训》为朱熹撰著专名

    现今流传有两部被称为<朱子家训>的作品,一为宋代大儒朱熹所撰,二为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所撰.朱熹撰著原名<家训>,载于朱氏宗谱,因朱熹的尊称而得名<朱子家训>或&l ...

  • 名家之师张伯英楷书《朱子治家格言》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号少圃,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斋名有远山楼.小来禽馆.张伯英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金石鉴赏家.碑帖研究学者.诗人.政治家,他不仅 ...

  •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 ...

  • 黄自元《朱子治家格言》浑厚端庄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楷书第一大家,被认为是馆阁体的典型.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摹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 ...

  • 国学经典《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及译文!处世治家必读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 ...

  • 儒家, 到底是个什么玩艺?(之三) ​朱子理学的由来

    导读:孔孟的儒家,一味坚持真理.不问成败:董仲舒的儒家,虽终于成为皇權趁手的工具,却失去了指点江山的豪迈.儒家的先天缺陷,是只关心道德秩序.䈣治伦理,而缺乏终极真理的依托.长此以往,儒家的地盘早晚被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