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并非和曹魏隔江对峙,而是背依长江拒敌
相关推荐
-
孙权自武昌(鄂州)迁都建业的秘密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随后迁都建业,在武昌居住8年后又回到了旧都.其中原因为何?此前多有学者进行过论述.例如,黄惠贤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并引用<三国志>卷61<吴书●陆凯传&g ...
-
孙权设立武昌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孙权迁都鄂城武昌之后,为了保护这一军政中心的安全,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当地的防务.首先第一件大事就是设立武昌郡,以彰显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黄初二年221 年)四月,"孙)权自公安都鄂, ...
-
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开始,孙吴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孙权以建业为治所始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建安)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建业为秣陵"(<三国志>卷四十七<孙权传>).而从建安二十五年(2 ...
-
1942 年,日军与远征军隔江对峙,一次...
1942 年,日军与远征军隔江对峙,一次遭遇战,一个日军赶着运米的牛车,被七个中国士兵包围,这个日本兵不想死,于是跪下求饶.中国士兵优待俘虏,就押着他回去.回去的路上,很不幸,遇到了真锅邦人的中队,日 ...
-
三国鼎立后,蜀汉、孙吴都发行新货币,为何曹魏坚持用西汉五铢钱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谁都想逐鹿中原.后来,曹魏.孙吴.蜀汉三个政权各据一方,造就了三足鼎立的势态.权力的集中和野心的膨胀,在历史的明处催生了一场又一场血腥的战争.而在血肉互搏的背后,货币这只看不见 ...
-
三国时期,曹魏出文学家,蜀汉出教育家,孙吴出什么?不敢想象
三国时期,曹魏出文学家,蜀汉出教育家,孙吴出什么? 不敢想象 大图模式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而往往越是混乱的时代,文化越是繁荣.春秋时期,五国争霸,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比东汉末年的三国更加混乱.虽然各 ...
-
孙吴为何偏爱广陵?曹魏先行一步,屯田存粮为灭吴奠定基础
自孙策放弃江淮,转而攻取江东后,广陵便成为中原政权牵制江东的前沿阵地.其实,早在兴平二年孙策渡江之初,因扬州牧刘繇部兵于广陵海陵县,孙策在击败笮融后,即渡江北进,攻破刘繇于海陵,随后渡江而南,&quo ...
-
三国时期谁是正统王朝呢?曹魏、蜀汉还是孙吴呢?
三国时期,说三国谁是正统王朝,有说是曹魏,有说是蜀汉,而东吴从来没有人去提及,这也体现出正统位置之争就在曹魏和蜀汉之间,那到底谁是正统呢? 公元220年,曹丕得汉献帝禅位,成为曹魏的开国皇帝,从这时开 ...
-
看看曹魏和孙吴权臣辈出,就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啥刘封魏延了
刘禅在位42年,不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就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皇帝也没几个,刘禅是其中之一.而且,刘禅在位期间,权力还在不断加强,越往后权力越向他手里集中,这和曹魏.孙吴 ...
-
曹魏蜀汉分别建国,为何孙吴却迟迟不肯称帝?
北方的曹不.西南的刘备先后在黄初元年(220).章武元年(221)称帝,如何对待两个政权,孙权面临两难处境. 曹魏政权通过儒家让贤方式,实现汉.魏皇权和平转移,占据中原政治地域.蜀汉政权建立者刘备则拥 ...
-
曹魏势力强大,蜀吴两国都做了哪些防御工事呢?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互有攻伐,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到280年西晋灭吴,三国足足鼎立了60年之久.三国之一的曹魏占据了中国包括传统核心统治区--中原地区在内的半壁江山,无论 ...
-
如果孙刘战胜曹魏,两家如何划分地盘?孙权早就打好了腹稿!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三国故事中,经常有朋友构思架空历史,想象如果是蜀汉或者孙刘联盟得以战胜曹魏或者司马氏,天下九州该如何划分.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现代人会这样遐想,其实古代人也照样会这样想,在&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