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孙刘战胜曹魏,两家如何划分地盘?孙权早就打好了腹稿!
相关推荐
-
诸葛亮主张“跨有荆益”,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的策略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刘备.孙权.曹操三家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即"隆中对". 从中可看出,诸葛亮的主张是必须占据 ...
-
孙权陆逊他们为啥没在诸葛亮北伐时偷袭西川?
细数三国之中的比较大的战役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次较大的战役中,也分别奠定了不同的历史格局.俗话说得好,天下纷争,都是利益所驱动的.古往今来,无一例外.那么在古代的战争中,并非是理想中 ...
-
吕蒙:差点毁掉孙刘联盟的人(一)
以前多次说过,东吴.蜀汉能与强大的曹魏并列,三分天下,主要得益于鲁肃.诸葛亮极力促成并尽力维护的孙刘联盟. 如果没有这个联盟,东吴.蜀汉没有哪家能独立对抗曹魏. 如果没有这个联盟,就没有三国. 孙刘联 ...
-
“天下三分,魏占其七”,为何曹魏的疆域看起来比蜀吴大不了多少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 ...
-
若诸葛亮赵云守荆州,刘备关羽张飞加庞统守益州,蜀能否统一三国
首先,万事皆有可能,但蜀汉能不能统一三国,涉及到很多原因,其中有两个关键原因蜀汉必须抓住机会解决,才能为统一天下创造条件. 这两个关健原因是: 一.蜀汉如何防备东吴不会在自己的侧翼捅刀子. 二.蜀汉如 ...
-
孙权一意孤行,擅自打破三分之势,东吴灭亡他是罪魁祸首!
关羽失荆州后身陨,这是影响三国最大的变动,东吴虽得到荆州,将蜀汉赶至四川腹地.却没想到因此打破三足鼎立的均衡之势,导致天下大乱. 大图模式建安24年,蜀汉风头正盛之时,关羽北伐势如破竹,孙权思躇良久, ...
-
三国:被低估的曹魏名将文聘,在孙权身上捞功绩,还击败过关羽
三国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纷呈的时期之一,故事多多,英雄豪杰辈出. 且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那个时期的英雄豪杰们,在知名度上,普遍高于其余历史时期. 在三国时期,有郭嘉.荀彧. ...
-
孙刘两家再度联手,为配合诸葛亮北伐,孙权兵分三路攻打魏国!
郭淮料算的真准啊,司马懿的决策也真是够果断,郭淮的军队刚刚赶到北原,营寨还没有建造好的时候,蜀军果然杀了过来.因为魏军提前早有准备,所以蜀军的几次攻击都没有得手,双方就在此处僵持了起来. 几天之后,诸 ...
-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根本原因是两家都反对统一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此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后世的史学家却有一个观点,孙刘之所以联合抗曹,是因为两家根本上是拒绝天下统一的,这种观念与我国古代的传统观念差距很大,那么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 ...
-
孙吴并非和曹魏隔江对峙,而是背依长江拒敌
今天的我们总是用"限江自保"来概括孙吴的基本守国政策或是它的某种军事策略.如果用来表示作战的谋略,那么"限江自保"一语比较笼统,未能准确地反映出孙权是怎样以弱敌 ...
-
三国鼎立后,蜀汉、孙吴都发行新货币,为何曹魏坚持用西汉五铢钱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谁都想逐鹿中原.后来,曹魏.孙吴.蜀汉三个政权各据一方,造就了三足鼎立的势态.权力的集中和野心的膨胀,在历史的明处催生了一场又一场血腥的战争.而在血肉互搏的背后,货币这只看不见 ...
-
三国时期,曹魏出文学家,蜀汉出教育家,孙吴出什么?不敢想象
三国时期,曹魏出文学家,蜀汉出教育家,孙吴出什么? 不敢想象 大图模式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而往往越是混乱的时代,文化越是繁荣.春秋时期,五国争霸,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比东汉末年的三国更加混乱.虽然各 ...
-
杀重臣、降曹魏,历史上的刘禅真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吗?
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向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懦弱无能的庸碌之辈,特别是蜀汉灭亡后,"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刘禅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 ...
-
孙吴为何偏爱广陵?曹魏先行一步,屯田存粮为灭吴奠定基础
自孙策放弃江淮,转而攻取江东后,广陵便成为中原政权牵制江东的前沿阵地.其实,早在兴平二年孙策渡江之初,因扬州牧刘繇部兵于广陵海陵县,孙策在击败笮融后,即渡江北进,攻破刘繇于海陵,随后渡江而南,&quo ...
-
他是太原孙氏的奠基人, 作为曹魏喉舌30年, 还能左右托孤人选
军师联盟剧照 三国时期才人辈出,大部分被曹操收入囊中,毕竟魏蜀吴实力差距很明显.有能征惯战之将,有统领三军之帅,有运筹帷幄之士,还有执掌中枢之人,孙资,字彦龙. 太原孙氏 可以说孙资是太原孙氏的奠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