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婆婆在华县下庙的家中一天能织一丈多布!
相关推荐
-
针缝线织的日子
针缝线织的日子 文/丑学迅 一天晚上,我脱袜准备洗脚,竟发现穿了并不太久的袜子有一只大拇指处,破了一个小洞,就顺手找出备用的针线包缝了起来,孩子看见说:"爸,哪个男人现在还干这事,袜子又不值 ...
-
关中华县大布与“织女”
新闻资讯·街坊爆料·新鲜趣事·吃喝玩乐·品牌推广 关中华县大布与"织女" 作者:杜明科 大凡度过建国前后的公民,都会记得起那时的"洋布"之说.洋布是啥?它就与& ...
-
【大荔文苑】王金桩:难以忘却的织布
难以忘却的织布 文/王金桩 一方地,十亩(拇)长,八亩(拇)宽,里面坐了个花大娘,脚一踏,手一扳,咖喱旮旯都动弹.朋友,这是一首儿谣,你可记得不?这是人们过去日常生活中,妇女用老式织布机织布劳作时的一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一)轧花弹花
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一:轧花弹花 乾州蕞娃 在写完<农家的千层底布鞋,满是母亲的记忆>一文之后,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还有很多的关于母亲的记忆没有交代清楚,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在我 ...
-
排除耳内进水的方法
跳动倒水法:把头部歪向一侧,使进水耳朵一侧向下(如右耳进水头歪右侧,左耳进水头歪左侧),用同侧的脚原地连跳几次,同时用手扯拉耳朵,把耳道拉直,耳内的水就流出来了. 棉花沾吸法:用消毒的脱脂棉或软性吸水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二)搓捻子纺棉线
(二)搓捻子纺棉线 如果说弹花轧花是织布前的材料准备,那么搓捻子(搓棉条)纺棉线则是土织布的第一步. 搓捻子:搓捻子时,先找一块光滑的砖头(就是普通的青砖,只是常用而已所以比较光滑),实在没有这样的青 ...
-
我在华县下庙甘村的新房盖好了,父亲至死没有进过我家门!
怀 念 父 亲(二) 作者 郭玉贤 我的父亲(大名郭志德,小名家顺,排行为四,村里人称四爷.四叔),1987年农历十月一日离世,享年80岁.父亲离开我们快30年了(注:此文写于2016年),但在我的脑 ...
-
从华县下庙到高塘中学60多里路,三年时间我从来没有迟到过
<流年光影>第三辑:潜心政务 作者 郭玉贤 高塘中学工作记忆(二) 我虽然担任着学校团委书记,一直也没离开教学实际,从进校到离校,我都担任着班主任.带着几个班的政治课.这对没有上过高中的我 ...
-
03·8华县下庙镇水灾摄影纪实
邮箱:3125136050@qq.com 03·8华县下庙镇水灾摄影纪实 图文作者 刘合心 2003年8月,渭河涨水后倒灌石堤河,致使石堤河东岸破堤,渭河大水淹没了整个下庙镇,罗纹河也决堤了,特大洪水 ...
-
甘一飞:谨以此文缅怀我在华县下庙的亲人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 的 家 庭 作者 甘一飞 我家是个农民家庭,住在陕西华县县城北约十华里的下庙乡北甘家村.我生于1910年8月1日,当时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前的动荡时期,但就 ...
-
60年前华县下庙人的饥饿岁月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县:一段关于饥饿的记忆 作者 吉建军 前言:渭河南岸的陕西华县曾是渭河平原最富庶的农业区,然而与农业的富庶相对的是,旱灾.水患和丰年交替出现,构成了这里&q ...
-
人才济济,灿若星汉的华州下庙先贤名士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爱下庙这块热土 作者 郭玉贤 下庙,这块故土,平畴沃野.南屏少华,祥光普照.北傍渭水,瑞气滋养.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代不乏人.在这块热土上,传唱着讲不完的故 ...
-
华州下庙水文站的轶闻趣事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下庙水文站的轶闻趣事 作者 华州农 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水文站,是一个观测渭河水情的单位.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下庙水文站随之而设.下庙水文站的办公 ...
-
我的父亲人称四爷,曾在华县下庙街开粮店!
怀 念 父 亲(一) 作者 郭玉贤 我的父亲(大名郭志德,小名家顺,排行为四,村里人称四爷.四叔),1987年农历十月一日离世,享年80岁.父亲用毕生的心血抚养了我们,用勤劳的岁月.朴实的性格.善良的 ...
-
逢年过节,母亲都要回华县下庙街的两个娘家看望两家老人!
我的母亲(二) 作者 郭玉贤 胸怀如大海 宽容给八方 我是家里的长女,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最长.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和睦左右,没有和一个村民吵过嘴,打过架,我没有听见过母亲嘴里说出过脏话,也没听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