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方---敛肺梅罂散
相关推荐
-
听故事学中药一百六十二:罂粟壳
相传,从前在鼓山坳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英俊的少年,人们都叫他三郎.三郎自幼和一个叫淑英的姑娘很要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很合得来.三郎弹得一手好琴,淑英姑娘特别喜欢听琴,只要一听 ...
-
朱翠玲教授经方临证验案选
咳喘久不愈案 患者王某某,女,76岁 初诊(2020.10.21) 主诉:间断性咳嗽.气喘20余年,加重20天. 现病史:有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平素间断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2020年5月在郑州某医 ...
-
收敛生津话乌梅
<神农本草经>里说酸梅"梅性味甘平,可入肝.脾.肺.大肠,有收敛生津作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说"--味最酸,有下气.安心.止咳止嗽.止痛止作 ...
-
乌梅丸主证病机 加味乌梅汤治秋燥案
乌梅丸和加味乌梅汤的方义探讨及临床应用 乌梅丸是源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 原为蛔厥而设, 兼治久利, 其药味组成比例如下:乌梅 (三百枚) .细辛 (六两) .干姜 (十两) ...
-
一个古方:点头散
*深受偏头痛困扰30年了,严重时一个月发作三四次,每次持续一周,痛到呕吐想死,太折磨人了. *左侧偏头痛将近十天了,疼的时候左侧针扎一样,有时还会呕吐,每次发作都会疼哭,去了几次医院换了不同的药 ...
-
一个古方:千里光散
道家说"目为银海",驰名中外的眼科著作<银海精微>,托称唐代孙思邈撰,富含眼科理法方药之精微. 全书将眼科理论和药物.手术治疗紧密结合起来.文图并茂.辨证细致入微,立法 ...
-
一个古方:消瘤神应散
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常令体内津液起物理变化,黏稠粘滞,形成内痰(与呼吸道之外痰相区分). 痰液随气而行,亦可随冷热虚实升降.经过时间的洗礼,一些肿块可因虚火熬炼痰液形成,滞留在皮肤.肌肉.筋骨等处,被称 ...
-
一个古方:白云换肺丸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个名言:"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气,肺主气.膹郁是指呼吸气促.胸闷痞满不适. 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的时候,会有气喘咳嗽以及胸闷的情况发生. 反过来 ...
-
一个古方:补肺人参散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原性心脏病 一些肺癌 均可表现为咳嗽少气,言语声嘶,胃口不佳,日渐羸瘦. 这是由于肺为华盖,居五脏最高位,如一把保护伞遮风挡雨.肺虚日久,呼吸不畅,伞的保护能力减弱,易致脾肾虚 ...
-
一个古方-----匀气散
匀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白豆蔻60g 檀香60g 丁香60g 缩砂仁20g 藿香叶240g 甘草24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g,入盐少许,沸水送服. [主治]气滞不匀 ...
-
民间良方-五郁散(疏肝解郁 敛肺止汗)
[方药] 广郁金30克,五倍子9克. [加减] 无 [制法] 把上面2味药材一起共研为细粉末,密封贮瓶备用. [用法] 每次取本散10-15克,用蜂蜜调和成稠膏状(以不流动为度),做成两药饼: 然后贴 ...
-
一个古方:地仙散
正常成年人体温是36-37℃,达到或超过37.3℃就是发热.发热分低热.中热.高热和超高热.37.3-38℃是低热. 小刘说他最近发了两次低热,别看就比体温高了那么一点,可他却感到似乎骨头缝里的热量都 ...
-
一个古方:立效散
血崩那次,巨型创可贴刚垫好,很快就满了,十分钟秋裤毛裤外裤湿透,再换创可贴,又漏,再换,接着漏,一开始还有精力折腾,后来直接虚弱晕倒-- 血崩亦称崩中.暴崩,指女性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的急性病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