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亭(京剧鼻祖)
相关推荐
-
吴新苗 | 以史料学为基础:齐如山京剧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原文刊于<艺术学研究>2020年第1期 编者按 史料学是历史研究中关于史料搜集.整理与利用的专门学问,为其他学科所借鉴.吸收,便形成哲学史料学.文学史料学.艺术史料学.齐如山京剧研究的方法 ...
-
京剧伶界漫谈(十八):精忠庙及精忠庙事务衙门
京剧伶界漫谈(十八):精忠庙及精忠庙事务衙门
-
徽班进京与早期京剧的成熟
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徽班进京并留京公演.这是在京城舞台上萌生京剧的契机,至今已有230年.1925年,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著<中国戏剧及其著名演员>.1926年,该书翻译成中文在 ...
-
精忠庙与戏界总会
听老辈人说北京有个精忠庙,是古都戏曲文化的福佑地.道光年间,京剧已在北京初具雏形.经过几代帝王的极力扶持和奖掖,京剧逐渐从宫廷发展到民间.精忠庙对戏界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1879年(光绪五年),北 ...
-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42)程长庚
早期老生 从1790年徽班进京,到1830年大批汉调演员入京参加徽班演出的这段时间,是京剧形成的孕育期.大在1840-1850年之间,是京剧逐渐成熟的形成期.在京剧形成的初期,各个行当都有一批技艺精湛 ...
-
清诗词咏伶人——高朗亭 (次篇)
五绝四首开篇: 佳人如玉命如云, 纤小腰肢束绣裙.试拟太真新出浴, 至今肥美有清芬. ("消寒新咏" 问津渔者) 就中老大包琵琶, 犹学娇声唱晚霞.占尽秦淮三月水, 总教人不薄烟花 ...
-
'三庆班'台柱高朗亭'色艺双绝',京城献艺奠定'一哥'地位
所有的前期努力,都只为了最后的辉煌,尽管迭起的高潮只有昙花一现.只可惜总有人等不到,成为牺牲黎明前的烈士.乾隆五十五年(1790),'万寿'庆典,在七月正式开始,作为'三庆班'的缔造者之一,江春终于没 ...
-
高敬亭对东进摇摆不定,党中央派人去做四支队工作,重任交给叶挺
1939年2月,张云逸率部与第四支队第八团会合后,曾先后与周骏鸣.林恺及中共皖东工作委员会书记刘顺元等就如何开展皖东抗日敌后游击战争进行过多次讨论.张云逸还派林恺渡江,到皖南军部汇报皖东的情况,请军部 ...
-
国共合作,叶挺前往金寨县会谈,廖磊为何重重地告了高敬亭一状?
1939年5月13日,叶挺应安徽省政府之约,去立煌县拜见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开展新四军和五战区的统战工作.会谈时,廖磊首先对叶挺到来表示欢迎,感谢新四军对安徽省政府工作的支持.省财政厅在武汉订印的公账 ...
-
刘正亚 | 高路亭(风光摄影)
高路亭 文 / 刘正亚 (安徽合肥) 2020.04.02 高路亭村乃池州最佳摄影点之一.高路亭村兴起于唐朝,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村内有皖南地区保存完好 ...
-
高敬亭将军女儿高凤英 专程到盱眙古城集为其养父母扫墓
清明追思 初心永恒 高敬亭将军女儿高凤英 专程到盱眙古城集为其养父母扫墓 4月2日,被称为"游击战神"的原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高敬亭将军纪念铜像在河南郑州落成.高将军唯一的 ...
-
高敬亭被错杀后,新四军第四支队一分为二,司令员都是谁!
说起新四军名将高敬亭,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可谓是我军的"游击专家".在红四方面军最后一支主力北上长征后,高敬亭率领红28军留守鄂豫皖苏区坚持斗争.期间面对国军数十万大军" ...
-
项英与高敬亭都是红军将领,出身不同、来路不同,结局惊人相似
1932年1月选举产生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员会,由沈泽民.高敬亭.郑位三等七人组成常委会,高敬亭担任组织部部长和光山县委书记.这么多大人物惯出来的高敬亭,把这种习气也带入红二十八军.四支队.编为新四军四支 ...
-
中央致电新四军,没有说撤高敬亭的职,言外之意是已经放弃高敬亭
安排这一切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是历史的纠缠和报复. 1939年5月26日,叶挺尚在江北,在江南的项英以叶挺.项英署名,发自泾县呈蒋委员长的密电中,在汇报整理新四军四支队并请求增发军费时,有&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