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往事(三十三)

(0)

相关推荐

  • 布谷与马达,交响着麦收记忆的音符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布谷","布谷","芒种家家听子规"(明·区怀年<咏荔枝>),麦子便在布谷声里泛黄了.一支支饱满的麦穗在风里轻轻翻滚,摇成一波 ...

  • 布谷声声麦飘香

    雨后初夏的清晨,清爽的风裹挟着一袭芳香从门窗缝隙挤进了我的卧室,在医院病榻之上躺了小半月的我,得以酣畅淋漓地呼吸这来自乡村四野的麦香,顿觉神清气爽. 早饭后,布谷鸟"布谷.布谷.麦子熟了:布 ...

  • 【河南】·【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难忘当年割麦忙》

    [郭进拴原创]难忘当年割麦忙 看她,在田里独自一个, 那个苏格兰高原的少女! 独自在收割,独自在唱歌; 停住吧,或者悄悄走过去! 她独自割麦,又把它捆好, 唱着一只忧郁的曲调; 听啊!整个深邃的谷地 ...

  • 【散文】孙利芳/夏风吹过打麦场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孙利芳 我喜欢夏天的风,尤其是麦收时节的夏风,不仅仅是给人以凉爽,还因为,那风里,飘着一股夹杂着泥土芬芳的麦香,飘着农人心底收获的希望. 记得小 ...

  • 张小羊: 割麦季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割麦季 作者 | 张小羊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

  • 姜广富:麦收时节|散文

    姜广富:公社院里难忘的事(三)|散文 文/姜广富 [作者简介]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活跃在文学创造圈内的老兵.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置身逶迤连绵的麦海中,眼望着上 ...

  • 缑氏往事(十三)

    缑氏往事之十三:唱戏 小时候,大人们偶尔兴致来了,会逗着问我们,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呀?大多时候,小伙伴们都是一脸茫然,脸一红,摇摇头,说不知道. 我也一样,说不知道.其实,我是嘴里不讲,心里却有个理想, ...

  • 缑氏往事(四十三)

    缑氏往事之四十三:牡丹 我们念小学时的课程,除了语文和数学,还有一些副科.这些副科里,品德和自然,尚有些兴趣:只那地理和历史,我总是学不懂,一直是云里雾里. 记得有一道四年级的地理题,问珠江三角洲是如 ...

  • 缑氏往事(三十九)

    缑氏往事之三十九---认干爸干妈 小时候,我身体很弱,经常半夜发烧.依稀记得,母亲抱着我,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她一边小声作着祈祷,一边用脸庞贴近我的额头,感触我的体温和呼吸.我时而迷糊,时而清醒,在母亲 ...

  • 缑氏往事(三十八)

    缑氏往事之三十八:小笼包 小姨上中学时,是个篮球运动员.四十多年前,她曾无意讲起过一件事,听者有心,被我记住了.她说,有一次,她们去缑氏参加篮球赛,午饭吃的小笼包,老师带来的,满满一大袋子,不但味道美 ...

  • 缑氏往事(三十七)

    缑氏往事之三十七:肉夹馍 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供有灶君.通常,在锅台附近的墙壁上,贴张灶王爷灶王奶的合影. 我经常盯着望,果然是神仙,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再仔细看,他们的眉眼鼻,竟生得一模一样 ...

  • 缑氏往事(三十六)

    缑氏往事之三十六:鸡汤米线 小时候上缑氏街,极少进过饭店.赶会时,总是带点馒头或烙饼,顶多,大人给买两个水煎包. 上高一时,有次遇集会,我利用中午时间,上街买鞋带儿,刚好遇见母亲,现在还记得,她带我吃 ...

  • 缑氏往事(三十五)

    缑氏往事之三十五:老海瓜子 2012年,写舌尖系列时,实在太冒失.那时,我经常逛<缑氏吧>,胡乱编了个网名,叫"娘家在缑氏".因急于和老乡们分享,常常下笔就写,写完就上 ...

  • 缑氏往事(三十四)

    缑氏往事之三十四:水煎包 我很佩服自己的胆量,无德无能,居然起了写字的心.大概是无知者无畏罢,也就无惧前方之茫茫. 念起老家,心中就会充满力量.所以,必须带着故乡上路,我的文字需要营养.唯故土之厚爱, ...

  • 缑氏往事(三十二)

    缑氏往事之三十二:偃师二高 前段时间,整理<缑氏往事>,写到收音机时,提起了我们的实习老师陈秋霞女士.文章底部评论区里,有同学给我留言,"周,想想办法,打听打听咱们的秋霞老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