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忆赤峰”系列之十九:万里阴山万里沙

(0)

相关推荐

  • 纳兰容若,死前100天,他写了一首传世之词

    小鱼娱乐八卦 昨天11:25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纳兰容若病死. 这一天刚好是妻子卢氏的祭日(1677年,难产而死),是他特意挑的日子吗? 此时的纳兰容若不过30岁,正当壮年 ...

  • 纳兰性德侍卫康熙皇帝在围场:你爱你的江山,我爱我的美人

    纳兰性德是康熙皇帝的侍卫,曾经四次和康熙皇帝一起,出长城后,到后来热河区域的宽城.平泉.宁城和坝上围场. 尽管每天都在一起,但毕竟,一个是千古帝王,一个是百转愁肠. 你爱你的江山,我爱我的美人. 1. ...

  • 时务当识

    清朝时期,浙江钱塘人高士奇,字人,号江村,出身微贱,但是人特别聪明,学问也很好.他在科场上不得志,仅仅是个秀才,因为成绩优异,后又取得监生的名位,但他既没有考上举人,更谈不上考取进士,又没有什么亲朋好 ...

  • 刘姥姥的眼睛和高士奇的见闻

    刘姥姥的眼睛和高士奇的见闻 土默热 著名红学家蔡义江教授有一个颇为新鲜的发现:曹雪芹不具备<红楼梦>中的生活体验,可以靠"刘姥姥的眼睛"观察生活.前几天笔者撰文同蔡先生 ...

  • “诗忆赤峰”系列二十二::坐看旌门落日红

    [引题]:当年,昭乌达盟和卓索图盟(包括现喀喇沁旗和宁城县等地区)对清政府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统治和稳定意义.这里既是清廷的后院,又是北大门和屏障.而满清统治者一直奉行的"南不封王,北不断亲 ...

  • “诗忆赤峰”系列之十六:土旷人稀驿路赊

    发现更多精彩 教师节·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 [引题]:总体而言,"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和大辽契丹两国开始和睦相处,互派使者,友好往来.在北宋派往大辽契丹的使者中,不乏文化名人甚或大家 ...

  • “诗忆赤峰”系列之十四:百年空使愧相如

    IN AUTUMN [引题]:一千多年前,北宋的很多名臣大腕曾经来到过赤峰地区,留下了太多的故事.那么,这些人当时的心情如何呢?他们到底感受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只能通过大量的"使辽诗&qu ...

  • “诗忆赤峰”系列之十二:风寒霜雪任蹄毛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在宋太平老人所著之<袖中锦>中,列有天下美物,其中的契丹鞍与端砚.建州茶.蜀锦.定瓷.东绢.夏国剑.高丽秘色瓷并列为天下第一.由此可见,在一千多年前,出自现赤峰地区 ...

  • “诗忆赤峰”系列之十:千年云雨惟有诗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在巴林左旗查干哈达乡哈布其拉附近的山谷中,也就是距辽上京遗址四十华里的地方,有善福寺一座.1974年,人们在修缮这座庙堂的顶盖时,在石窑门楣上方,发现阴刻"真寂之寺&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六:笔墨淋漓写短章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在赤峰市,很多人都知道喀喇沁右翼旗扎萨克贡桑诺尔布.与贡桑诺尔布相比,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名气就小多了.实际上,他们是一对父子-- 01 好句惊人细细吟 在上一期,为您介绍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五:爱我常呼赵倚楼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引题]: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诗人行吟于英金河畔.死后,他葬于红山脚下-- 01 言访诗人赵倚楼 虹桥敛彩光, 归岫白云软. 惟留水底岚, 苍苍不可卷. 一雨洗炎蒸, 新秋味清越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四:茅荆大坝赛摩天

    [引题]:今天,让我们跟着一个人的诗和日记,穿越回二百多年前的赤峰地区吧.那时,山亦陡,雪也白,更有路难行啊-- 水东流入海 "十九日,微雨.自赤峰向西行,山愈远,地愈平,沃野数百里.晡雨大 ...

  • “诗忆赤峰”系列之二十:莫对月明思往事

    扫码关注 惊喜多多 中/秋/佳/节 [引题]:在历史上,喀喇沁.敖汉和翁牛特三部所辖的面积要比现在大很多.而之所以形成现今版图,与康熙大帝有关.公元1681年,康熙大帝以"喀喇沁.敖汉.翁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