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王勃之《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珮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

帝子:滕王阁的修建者,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

长江:指赣江。

解读:

滕王阁位于今天江西南昌的赣江之滨,是公元653年滕王李无婴下令修建,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首诗是王勃二十六岁那年,在看望父亲的途中途经江西,正赶上阎伯屿在滕王阁举行宴会。阎伯屿本来想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女婿的才华,让自己的女婿预先写好一篇《滕王阁序》。在宴会上,他发给众人笔墨纸砚,诸客自是推辞不就。独王勃毫不客气,提笔一气呵成,当文章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不由叹曰:“斯不朽矣!”王勃的这首诗就是在写完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时,随笔写下的,他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序》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这首诗的意义,之所以选这首诗,主要基于它开拓了律诗特别是七言律诗的先河。

“滕王高阁临江渚”,开篇直接入题,七字就写出了此楼“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雄伟气度。接下来“珮玉鸣鸾罢歌舞”,说明昔日滕王设宴的热闹场面,但一个“罢”字,却让一切戛然而止,繁华早已逝去,徒留给今人凭栏怀古的愁怅。

次联——“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是诗人立于滕王阁上展望四周所见。上联是说该楼巧夺天工的建筑之美,下联是写楼周围亦真亦幻的自然之美。“南浦”对“西山”“朝飞”对“暮卷”,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沧桑的氛围。联系到当时王勃的心情——怀才不遇害、悲古思今,终于让压抑了多年的愁思这位少年,在滕王阁得到酣畅淋漓地表现,这也成了少小得意却壮志难酬的诗人自身写照。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上句在意境上延伸了上文,也深化了文。白云自在闲静地飘过,岁月就如这江水悠悠不尽,又恰似云影悠悠自闲,让人感受到了苍茫与关起门来,人们不由自主地发出“物换星移几度秋”的历史感慨来。四季景物不知不觉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来去匆匆吗?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最后一联,诗人转到了对建阁之人的追思,滕王阁还在,但是建阁的滕王去了哪里?只有周栏之外曲折的赣江水还在不停息地流淌。自设一问,结笔实景,似答非答,留给人们不尽的感思。明人李攀龙提到这首诗时曾说“只一结语,开后来多少法门。”

继王勃之后,后王绪作赋、王仲舒题记,并传为“三王记滕阁”之佳话。虽后世历史文人都曾在滕王阁留下不少诗篇,然唯王勃《滕王阁诗并序》传诵千秋,影响至今。

王勃(650?—676?),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为时所称。早在高宗时期对策高第,拜朝散郞。公元673年,因匿杀官奴获罪,遇赦除名。公元675年,赴交趾探父,次年流海堕水,惊悸而卒。新旧《唐书》皆有本传。王勃其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也有抨击时弊之作。擅长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续拾》补诗16首又1句。

(0)

相关推荐

  • 王勃:6岁能成诗,16岁做官,26岁写出《滕王阁序》,27岁去世

    王勃:6岁能成诗,16岁做官,26岁写出《滕王阁序》,27岁去世

  • 王勃:才高八斗,微命三尺;匆匆去来,光华不灭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华",它 ...

  • 唐诗解读——王勃之《采莲曲》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 ...

  • 唐诗解读——王勃之《游梵宇三觉寺》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注: 青磴:石台阶. 遽忻:立即高兴起来. 延赏:长时间游赏. 解读: 这是一首游历诗,体现了王 ...

  • 唐诗解读——王勃之《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飘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 遑遑:内心局促不安貌. 问津:揣测. 解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曾经 ...

  • 唐诗解读——王勃之《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 加:施及.指风吹拂到山林之中. 山楹:山中的屋舍. 解读: 风是大自然中一种普遍现象.有和 ...

  • 唐诗解读——王勃之《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解读: 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经常离家在外宦游,因此怀乡送别诗在他的作品里最为常见,前别提到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但这些送别 ...

  • 王勃路过滕王阁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滕王阁序》。

    王勃路过滕王阁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滕王阁序》。

  • 王勃与滕王阁诗并序

    文|凤舞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 和<腾王阁序>比起来,王 ...

  • 唐诗解读——虞世南之《蝉》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緌,古人帽子上用来在下巴处打结的丝带,此处指蝉的触须. 解读: 蝉,在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中多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虞世南的这首诗应是唐人诗作中较早 ...

  • 唐诗解读——虞世南之《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名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友一言重,相思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重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