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0)

相关推荐

  • 红色保密史 | 关于中共一大的这些事,你知道多少?

    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 ...

  • 中共一大参会者共15人,为何却只有14人的介绍,还有一人是谁?

    自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大地上对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除了以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领导的的民主革命运动以外,有一群人更是在沙俄的"十月革命"中汲取到了经验, ...

  • 广东·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图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庄小龙摄 巧妙融入镰刀锤头元素 风格与周边建筑基调协调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3号,于2006年7月对公众开放,由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中共中央机关旧 ...

  • 蔡以忱推荐黄陂会馆作为“五大”会场

    蔡以忱(二排左一)与董必武(二排左三)等的合影. 中共"五大"有两个会场,即在武昌与汉口先后举行.汉口的会场之所以选在湖北黄陂同乡会会馆(简称"黄陂会馆"),与 ...

  • 《1921》回首百年岁月,回望“理想照耀中国”的光辉时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系列回顾建党历史的影视作品相继与观众见面,从<觉醒年代>到<光荣与梦想>,从<革命者>到<红船>,都在用不同的角度回顾 ...

  • 《1921》让百年前的“青春”有了清晰的画面

    100年前,有一场隐秘会议,在上海法租界召开.这是一次智慧.勇气与意志的比拼,这是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创业团队".   100年前,有一群青年满怀理想和壮志,在国家和民族的危 ...

  • 中共建党经费来源探秘【2】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 诚如胡适所述,北京同人此时聘陈独秀在上海专任<新青年>编辑,并每月从编辑部用度中划拨编辑费100 元作为陈氏的收入.1920年12 月,陈独秀赴广州前,特为致函北京同 ...

  • 揭秘一封尘封70年的密函:宋庆龄写给王明的信

    在许多的历史事件当中,"密函"都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 今天就让我们来揭秘一封尘封了70年的宋庆龄写给王明的密函. 与密函相关的人物 这封密函首次对外公开是在2007年,中共党史出 ...

  • 为什么提到左倾主义时,总是绕不过王明同志?看看他所干的那些事

    客观地讲,在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路上,共产国际给了很大帮助,但是因为经验主义,不了解中国国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既在关键时候指明了方向,又采取了极端的教主义干出了一些不利于我党发展的事情,我党在成长过程中 ...

  • 百炼成钢|第四集 播火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珍藏着一顶清末民初的瓜皮帽.帽子的主人,是中共一大代表.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的董必武. 从前清秀才,到剪掉辫子的革命党,再到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是如何接触到马克 ...

  • 中共建党经费来源探秘【3】

    综上所述,共产国际给予上海发起组的资助,主要是在印刷与开展宣传活动方面.然囿于经费匮乏,这种资助的规模.稳定性和持续性都是值得存疑的.到1920 年10 月底,苏俄最后一次汇款给上海的维经斯基,随后维 ...

  •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台湾共产党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台共"一生"历程,论证了中共"领导"创建了台共的丰功伟绩,否定了"指导"说. [正文]台湾共产党是20世纪20年代国际共 ...

  • 中共一大唯一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提出,凡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不分民族,均可接收为党员.于是一批少数民族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有的还参与建党,邓恩铭就是其中的代表. 邓恩铭,贵州荔 ...

  • 【原创】(素描)姚国友十副素描人物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1,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

  • 播放一百多年前共产国际首届大会录像各国共产党创始人代表参加

    播放一百多年前共产国际首届大会录像各国共产党创始人代表参加

  • 中共第一个纲领的产生及未解之谜

    作者 / 吴志菲 1840年,急于向海外扩张的欧洲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妥协就 ...

  • 揭秘: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有哪些功绩?

    1925年1月的上海,元旦刚过,寒风呼啸,冬天的第一场雪仍未消融.临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的虹口东宝兴路上,出现了一些陌生面孔. 听说话口音,南腔北调.看相貌打扮,更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个高鼻梁的外国人 ...

  • 李大钊:长夜茫茫破曙星

    李大钊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为李大钊. 李大钊 黑白木刻 郭伟利 作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一生的光辉写照.他穷尽毕生的精力在中国研究.讲授和 ...

  • 孙中山的联俄宣言

    寓居于上海的孙中山(58岁时) 1923年1月16-26日,孙中山与苏俄驻北京外交使团团长越飞,经过10天会谈,最终签署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陈炯明在广东发动叛乱,使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