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昌院士:节能提效才是减碳第一优选

(0)

相关推荐

  • 煤炭产业如何发展有利“碳达峰”“碳中和”?刘中民院士:调结构

    人民网北京1月26日电(方经纶)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如何完善生产布局和结构,并且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是煤炭产业近年来的重要课题. 中 ...

  • 运煤卡车时机

    4中国千万吨级煤矿再添一员,"碳中和"愿景下的煤矿何去何从? 近日,陕西可可盖煤矿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矿山安监局审核,符合安全核准要求.该项目是榆横煤化工的配套建设项目,包括年产300 ...

  • 甲醇经济有望疏通氢能发展“堵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张涛公开表示,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取绿氢,再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方便储运的绿色甲醇,是通向零碳排放的重要路径. 在氢的制.储.运.加环节成本居高不下,基础设施建设跟进缓慢的背 ...

  • 森林蓄积量

    全国森林普查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森林蓄积量是124.56亿立方米,到2013年是151.37亿立方米,10年来年均增量约为2.68亿立方米.保守一点按每年增2.5亿立方米计算,到2030年森林积蓄 ...

  • 化工碳中和!化工行业碳排放压力有多大?

    本文基于2021年03月19日发布的报告<化工碳中和系列报告二> 作者:万里扬 1 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工行业 碳中和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实际上,我国减碳目标的提出与落地并 ...

  • 金涌院士:碳中和蓝图如何实现

    自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就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最主要的能源.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随着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气候变化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 ...

  • 碳中和大趋势下,化工企业可以怎么做?

    最近私信平头哥的粉丝越来越多,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碳中和大趋势下,中国的化工企业应该怎么做? 关于碳中和,平头哥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碳中和"将对中国化工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

  • 全球电力行业碳强度概况

    北极星售电网讯:随着电力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增长,世界经济的电气化正在将电力转化为未来的"燃料".同时,电力行业又是全球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电力行 ...

  • 节能提效是实现碳中和的最经济途径

    节俭是美德.节能是基本国策.节能提效是实现"双碳"目标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手段."十一五"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创新性地将节能减污降碳作为重大工程 ...

  • 燃木壁炉7种节能提效的方法,过冬离不开,令家暖如夏

    最近,我国东北地区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急转直下,尤甚者如大兴安岭更是达到了零下44℃,哈尔滨的平均温度也来到了零下24℃,比南极洲还要冷上1℃.今天又进入冬至,[窗外鹅毛大雪,屋内炉火惬意]大概是 ...

  • 技术︱高频电源静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控制策略在三河电厂的应用

    "2016第十一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演讲报告文字版将在"电气技术"微信(微信号:dianqijishu)上陆续发布,请感兴趣的读者关注阅读. 神华国华 ...

  • 后勤信息化丨高校智慧电控实现节能提效

    智慧后勤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的全新阶段,也是智慧城市.智慧校园在后勤服务中的必然延伸. 所谓高校智慧后勤,本质是后勤业务流程及服务方式与现有软硬件资源的融合与优化,其核心内容是利用技术手段,创新.高效 ...

  • 俄罗斯汉学 || 瓦.米.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对《文赋》的俄译与比较研究

    陆机<文赋>远播俄罗斯是在本世纪初,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是俄罗斯现代新汉学的奠基人瓦.米.阿列克谢耶夫院士. 阿列克谢耶夫对<文赋>的研究兴趣,是他1906-1909年间在中国学 ...

  • 阿兹特克神庙,历时250年才完工

    在十四至十六世纪,阿兹特克人统治墨西哥中部近两个世纪.他们的战士从首都特诺第兰(即墨西哥城)出击,以罗马军团那种锐不可当的攻势进行战争.他们身裹羽毛片,装扮成蟒蛇和其他可怕的动物来恐吓邻族,掠夺俘虏和 ...

  • 出名要趁早?94岁的新科女院士,41岁才获得博士学位

    返朴 撰文 | 倪忆(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2021年4月26日,美国科学院宣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在120名新科院士中,有59名女性,创下了纪录.其中有一位来自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 ...

  • 谢吉昌||韵味 格调 境界——第三届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韵味  格调  境界 --第三届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书法之韵味,得于律动之气与结构之美,创作之"灵气"在笔墨未到的虚白处,令人遐想不尽."虚以成韵",这份&qu ...

  • 83岁高龄院士劝告:傻子才把粥当饭吃,铁打的胃也受不了

    83岁的张院士研究肠胃病已有六十年光景,这六十年见惯各种胃病患者,但是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病例就是前几年的一个患者.那个患者一直有慢性胃炎的毛病,平时也比较注意养胃,一天三顿从不拉下,但就是这样半年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