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如何发展有利“碳达峰”“碳中和”?刘中民院士:调结构

(0)

相关推荐

  • “新能源 储能”还是“火电 CCUS”?双碳路径研讨

    全文2143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eo记者 潘秋杏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刘杰 编辑 姜黎 "一讲到(中国)资源禀赋就马上可以想到六个字,即'富煤.缺油.少气',我想只讲这六个字已经不能准确 ...

  • “氢能热”下的“冷思考”:谨防化石能源制氢形成的高碳锁定效应

    氢能有望成为未来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大需求预期引发了强烈的市场关注,进而也使得"以何种方式来制取氢气"的问题成为焦点.近期,传统制氢领域的相关产业和企业表现活跃,制氢工艺 ...

  • 16位院士谈氢能:关注制氢成本与氢储运,强调做好氢能示范推进

    通常而言,工业化制氢路线主要包括水电解制氢.煤炭气化制氢.天然气制氢.生物质气化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其中,又以煤炭气化制氢最受青睐在几种制氢路径中,煤制氢最具经济性. ************** ...

  • 运煤卡车时机

    4中国千万吨级煤矿再添一员,"碳中和"愿景下的煤矿何去何从? 近日,陕西可可盖煤矿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矿山安监局审核,符合安全核准要求.该项目是榆横煤化工的配套建设项目,包括年产300 ...

  • 煤炭价格低、利好煤化工获取成本优势

    从时间节点上看,留给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仅有30年)远短于欧美发达国家(50-70年).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中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体系以化石能源,尤其以高碳的煤炭为支撑.2020年 ...

  • 煤化工在“碳中和”历程中不可或缺

    刘振宇 世界上提出"碳中和"目标的120余个国家绝大多数以2050年为限,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仅我国和哈萨克斯坦以2060年为限. 尽管我国"碳中和&q ...

  • UC头条:煤化工、油化工的低碳路径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发展格局下,用煤.用油指标将受到限制,加之对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煤化工.油化工产业所消耗的煤炭.石油总量将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甚至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另 ...

  • 气候大会的“意外收获”:印度承诺“2070年实现碳中和”

    印度总理莫迪周一在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6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承诺,印度将在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即碳中和. 据英国<泰晤士报>,莫迪还宣布,到2030年,印度将减少10亿公吨的预计碳排 ...

  • 金涌院士:碳中和蓝图如何实现

    自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就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最主要的能源.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随着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气候变化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 ...

  • 谢克昌院士:节能提效才是减碳第一优选

    核心阅读 技术路径的优劣顺序应该依次为:节能提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增加低碳能源和减少高碳能源.通过植树造林强化自然碳汇,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超前部署高效CCUS.二氧化碳制烯烃等 ...

  • 打造无碳绿氢产业 破解碳排放约束

    面对日趋严重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的挑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革命.加快能源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随着我国提出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力争 ...

  • 煤化工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攻克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综合科技实力国际领先--基于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创新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为能源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对碳达峰.碳中和&qu ...

  • “黑哥们”也要有高新技术

    作者:豆腐乳 编辑:养乐多 气候变化问题可能是目前中美两国之间为数不多能够取得共识的问题了,但即使在这一领域中美两国之间仍然存在争议. 前段时间美国气候变化特使克里来中国,就提出希望中国停止在海外参与 ...

  • 甲醇经济有望疏通氢能发展“堵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张涛公开表示,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取绿氢,再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方便储运的绿色甲醇,是通向零碳排放的重要路径. 在氢的制.储.运.加环节成本居高不下,基础设施建设跟进缓慢的背 ...

  •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煤化工行业的空间有多大?煤炭行业转型之路该怎么走

    应对气候变化能否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转型之路该怎么走,煤化工行业的空间有多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教授日前在接受<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