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学习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反复练习至关重要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57本书

《这就是微学习》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这就是微学习》
这是一本我浏览「微信读书app」时一眼相中的好书,它之所以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就是因为标题里的「微学习」这三个字。
你或许很早以前便已经听说过「微习惯」,但是什么又是「微学习」?它与我们普通人理解的学习,又有什么关系呢?
和灵遥一起翻开这本《这就是微学习》,从中探寻问题的真相吧~
01.
什么是微学习?
首先,我想请你先阅读下面这个场景。
它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实验,与糖尿病预防的有关,其研究成果就充分体现了微学习的重要性,而我们普通人通过阅读这个案例,能够充分掌握「微学习」的这个概念,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幸运的是,许多有糖尿病先兆的人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II型糖尿病,比如加强锻炼、少吃含糖分的食物,等等。
为此,研究人员以葡萄糖耐量受损(IGT)的印度男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学习对转变他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参与实验的人群被随机分为两组:控制组与测试组。

测试组成员每天会通过手机接收2条鼓励他们健康饮食与锻炼的短信;控制组则会要求参加一次性的标准化培训,内容包括了坚持锻炼与健康饮食对预防II型糖尿病的意义。
两年后,专家发现,接收短信提醒的测试组成员糖尿病累积发病率要低于控制组成员;神经科学家马钱德兰等人还发现,仅通过两次的微学习能够将人们患糖尿病风险降低36%。
《这就是微学习》
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任何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受试者需要不断地重复做一件事,才能够养成新的习惯,并以此来替代旧的习惯。

另外,这个养成习惯的练习,还应该是简短而又引人入胜的,就像是上面这个例子中的每天给测试组成员发2条短信,鼓励他们健康饮食与锻炼。
这样一来,学习者的积极性便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加入,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02.

微学习的理论基石

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了解一下微学习里的理论基石。
学习培训的专业人士都懂得,技巧本身并不会使学习计划发挥作用,只有在正确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运用正确的技巧,才能够使得学习计划发挥作用。
因此,若是想要实践微学习,我们一定要明白其背后的理论依据,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为后面的策略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学习最初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期。
赫尔曼·艾宾浩斯开始研究人类的记忆。此后不久,他又开始研究遗忘的概念,并在1885年出版了《记忆》一书。
这本书里,最令人瞩目的一项成果,便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你可能在很多地方见过它,这幅图揭示了随着时间的变化,记忆流失的情况。
艾宾浩斯发现,人们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的;同时,他还发现,当在一定时间间隔后重新复习学过的内容时,遗忘的过程就会减缓。
而后,他的这项研究结果被多位科学家证实。
除此以外,研究者还发现,人类不会通过对信息进行复制的方式来存储信息,而是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将新信息编码并储存,进行学习。
换言之,当人们能够将新信息映射到当前信息上,并将两者链接起来时,便能够更迅速地记住新学到的内容。
另一项研究成果,则来自于拉尔夫·伯恩斯在1985年对化学系学生做的注意力研究实验。
研究中,他发现,在演讲开始前的5分钟,教学成果最突出,学生能够回忆起大约35%的内容,但在接下来的两个5分钟里,演讲的影响力会随着学生注意力下降而下降,20分钟后,学习效率将降至最低水平。
伯恩斯的研究与2013年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类似,二者都发现了最佳课程时常是5-6分钟;一旦视频时常超过12分钟,学生便只会完成1/4的内容。
同时,他们还发现,有获取认证诉求的学生,学习表现明显超过了那些只打算来看看的学生。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5-6分钟的时长、间歇性重复、参与感,这三个与微学习效果密切相关的要素。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实践「微学习」的四个步骤。
敬请期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