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君:从蒋勋在鲁迅《药》中读取的信息里看生命的意义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梓君

蒋勋在《如果生命没有意义,你还活得下去吗》一文中说:“我也不敢说杀生一定成仁,舍身一定取义,鲁迅写的秋瑾杀生、舍身之后,其鲜血只是沾染了一颗馒头,让一个得肺痨的小孩食用,她甚至救不了他。这个了不起的文学家颠覆了儒家成仁、取义的观念。”

蒋勋这段话说的是鲁迅的小说《药》。秋瑾女士为革命而献身取义。她在众多拉长的颈子前,在无数双冷漠的眼睛注视下被刽子手砍去了头颅。她的血洒在十字街头,染红了她热爱的土地。

然而,之后呢?从《药》里,我们读到,她的血唯一的作用是,染红了一个病孩的馒头。而这个馒头,并没有救活这个患肺痨的孩子。蒋勋从《药》里传递的信息是:秋瑾的牺牲,毫无意义。“这个了不起的文学家颠覆了儒家成仁、取义的观念。”

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结论,却似乎不无道理。如果我们不再读下去,就几乎觉得——真的活不下去了!

好在蒋勋还说:“我想,有没有可能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你以为找到了反而失去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史铁生也在他的《病隙碎笔》中说:“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过程,当你开始思考和寻觅其意义时,意义就产生了。”

又说“人的生命,或生命的意义,就像浩瀚音乐中的一个音符,一个段落,孤立看他不知所云,唯在整体中才能明了他的意义。”“世界是在流变中成为世界的。正如一个个音符,以其死而使乐曲生。”

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一段美丽的旋律,但转瞬即逝。然而一个音符死了,她的旋律的跳跃留在了乐曲中。许多音符的跳动使乐曲产生并且永存。

不管怎样美丽的生命,都非常短暂。也许最美丽的一次释放,也只是“染红了一抹夕阳”。一个生命结束了,他的美丽只是绚烂了人生长河中一朵水花。然而,正是因为无数的水花的飞溅和涌动,才有了河水的长流和永存。许多生命的诞生和死亡,使人类繁衍,延续,于是有了这个多姿多彩美丽的世界。这就是意义。

比如今天,当我思考生命有没有意义时,意义就在其中了。秋瑾早已作古,我们今天还在讨论她,这——就是意义。

秋瑾就像一首长长的乐曲里的一个音符,“以其死而使乐曲生”,而不单单是那沾了血的馒头,还有一百多年来无数人心里流动的——秋瑾的血。

作者简介

梓君,实名李钟群,江西萍乡人。医院退休职工。从小爱好读书写作,喜欢用文字抒写心声。同时爱好摄影音乐等。在本省媒体发表过散文、散文诗、微小说等。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