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

(0)

相关推荐

  • 刘邦最擅长的并不是用人,而是做决策

    刘邦早年间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后来恰逢赶上了秦末大乱世,机缘巧合之下又被逼造反.但谁能想到后来他竟然能攻克咸阳,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成就一番霸业. 对于刘邦的成功,后世之人更多的是将其原因归功于 ...

  • 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刘邦为何要大杀功臣?细看汉初那段—王的诱惑

           太祖高皇帝六年,击败项羽之后的刘邦将都城定在了洛阳,他原本想参照周天子的模板,建立一个天下诸侯.共同拱卫的大汉王朝. 而此刻,陇西到洛阳的官道之上,一个身穿羊裘.衣衫褴褛的人正在急匆匆地 ...

  • 他的四个建议次次关乎汉朝国运,可惜刘邦只听了一半,惜哉

    说起汉朝的开国功臣,文首推萧何.张良,武首推韩信,但在汉朝建立后,有一个人的功劳并不输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从高瞻远瞩的角度来说,甚至连张良都要自愧不如,此人名叫娄敬. 娄敬本是齐国人,汉朝建立后,他被 ...

  • 刘邦成功的秘密很简单,但是却很难做到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刘邦最大的才能是什么? 有人说刘邦知人善用,有人说刘邦机智善变,也有人认为刘邦为人大方,不拘小节.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从底层翻盘成为大汉帝国的开创者,刘邦的身上无疑有许多常人没有的 ...

  • 大汉朝的初次和亲,嫁给匈奴的并不是真公主

    汉初,刘邦北征匈奴,被围在白登. 在张良的妙计之下,得以逃脱. 刘邦离开之前,留下了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老哥刘喜(刘仲),一个是妹夫樊哙. 樊哙是留下收拾残局的,刘喜则是留下当王的,刘封封他为代王. ...

  • 《龙文鞭影》卷二 十一真 丧邦黄皓 误国章惇

    <龙文鞭影>卷二   十一真  丧邦黄皓  误国章惇 丧邦黄皓  误国章惇 Sàng bāng Háng Hào  Wù guó Zhāng Dūn [人物故事] 黄皓,三国时蜀汉宦官,深 ...

  • 论语解读:做领导的5大学问是啥?

    做领导的5大学问是啥?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命以时. 第一.敬事.必须认真的做每一件与客户与群众有关的事情. 第二.信.人无信不立 第三.节用,也就是节约的意思. 第四.爱人.把大家 ...

  • 中华论语重译·第3章:凡言色必为表象,凡逐末必遭末法

    [1.3.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典义结构] 本章简明凝练,一般解作"伪饰狡诈之人必非善类",这固然恒对,却毫无内容,系语言游戏,全无价值可言,非但有辱夫子圣明,亦是 ...

  • 论语解读139、孔子的“仁”是什么

    先说说孔子的仁是怎么来的?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十五岁就致于学,为什么?生活环境所迫嘛,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而学嘛!19岁在季氏做'委吏'.'乘田',做得怎么样?孟子说 ...

  • 论语漫言‖011. 仁者,其言也訒

    论语漫言|011. 仁者,其言也訒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侧重对仁的注解,基本都是师生之间关于"仁"这个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司马牛问仁,子曰:&qu ...

  • 论语解读:无德而称

    孔子说:"泰伯的品德高尚极了 !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 名言故事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亦即周文王的大伯父.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共 ...

  • 论语解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名言故事 曾子告诉他说:"鸟将死的时候,它叫的声音一定很悲伤:人将死的时候,所讲的话多半是好话.君子所应重视 ...

  • 论语解读:巧言令色

    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神色,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

  • 论语解读: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 名言故事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家道衰落.他曾做过"委吏"和"乘田&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