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0)

相关推荐

  • 针灸常用腧穴——关元

    [穴名释义] "关",有封藏之意;"元",指元阴元阳之意.本穴居丹田,内应胞宫精室,为封藏一身真元之处,故名关元. [定位取法]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骨度分寸 ...

  • 2.1毫火针的气至与针法

    以有形调无形 以无形治有形 ● 无法胜有法 法无定法 火针--中医微创医学之瑰宝 针灸治病的效果,影响因素很多,但最终取决于针灸治疗的操作方法,即针体入穴后的运针方式方法以寻针刺得气,因为疗效的关键是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晕厥

    晕厥 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 取穴及治法: 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虚脱

    虚脱 多因体质素虚,加之过度疲劳.大量出汗.剧烈腹泻等原因而引起,临床上以面色苍白.汗出肢凉.脉微细为主症. 取穴及治法: 足三里.内关穴:毫针刺用捻转补法. 神阙穴:用艾条隔盐灸. 关元穴:用艾条直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癫痫

    癫痫 本病是一种间歇性.阵发性发作的神志失常的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者,多继发于脑脓肿.脑肿瘤等疾患,临床尚属少见.针灸治疗适用于原发性癫痫.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原发性癫痫一般有小发作与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休克

    休克 本病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上可见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厥逆等症状.常见于重度感染.中毒.严重创伤.大量出血.重度脱水.过敏等严重情况下,本病为一种危症,很多危重疾病末期都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昏迷

    昏迷 可由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功能严重紊乱引起.临床上以意识丧失.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为主要特征.重度昏迷除仅维持呼吸及血液循环外,感觉.意识及各种反射均消失.较轻度的昏迷,吞咽.咳嗽.角膜及瞳孔反射等仍可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 多发生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老年人多发. 取穴及治法: 先于心前区拳击,使心跳复苏.如仍未复苏者可继行心外按摩.复苏后的心跳,一般很微弱,且易再停搏,此时可针刺内关穴,针尖向近心端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 由大脑皮质机能受损导致意识和运动障碍,是中医儿科四大险症之一.多由高热.颅内感染.中毒.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中医学将小儿惊厥分为急惊与慢惊两种,认为急惊病在肝,多为发热惊厥,易治.慢惊病在脾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临床上经常遇到急性酒精中毒(醉酒)的病人,开始缺少有效的治法,后在对症治疗酒后剧烈头痛.大量呕吐等症的过程中,发现针刺对酒后的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呕吐.昏睡.精神异常及应变(工作)能力低下 ...

  • 针灸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末梢血管痉挛症

    末梢血管痉挛症 晋东南民间流行"阴火"一说,系末梢血管痉挛之俗称,此症发时,痛苦异常,顶心头痛,四肢冰凉,恶心欲吐,胃痛眼黑,宜急用带子扎紧患者腕部,用三棱针刺其十宣穴出黑紫血数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