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早课|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0)

相关推荐

  • 外为阳,内为阴 背为阳,腹为阴

    刘更生 道生学堂 本句取自<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不仅能够提示天地万物 ...

  • 尚先早课|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

    本句取自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黄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 ...

  • 尚先早课 | 阴者主脏阳者主腑

    阴阳是中医理论构建的关键要素之一,渗透到生命.身体.疾病.诊病.治病等各个方面.<内经>中到处都显示出阴阳与中医知识的融合,是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特点.如<灵枢·终始>:" ...

  • 尚先早课|上合于天,下合于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

     上句见<灵枢·逆顺肥瘦>:"岐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中国学问的根本,就在于合于天地之道.天地 ...

  • 尚先早课|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博谓之崩

    本句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澼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皆言脉象主病. 阴搏阳别,指尺部之脉搏指滑利而有力,与寸部之脉明显不同. ...

  • 尚先早课|阴气盛,阳气隆

    阴气盛,即阴气相对于阳气偏盛的状态.如<素问·痹论>:"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 ...

  • 尚先早课|五色命脏

    万物之色,不可胜计,<内经>中将其概而为五,即青.赤.黄.白.黑五色.五色以应五脏.五时.五味.五音等,便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尤其观面部五色,对于诊断脏腑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色诊,& ...

  • 尚先早课|阳为气,阴为味 水为阴,火为阳

    本句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水属于阴,火属于阳.在自然界中,最能表征阴阳的,莫过于水火.故本篇又云:"水火者,阴阳之征 ...

  • 尚先早课|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保持着相对平衡,这样的状态就是健康.如果阴或阳一方偏盛或偏衰,就是疾病状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

  • 尚先早课|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人赖天地以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那中国文化是如何理解天地的呢?归根结底就是阴阳.天为阳,地为阴,天地阴阳和合,则有昼夜.寒暑,以化生万物.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一脉相承.如<素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