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历史功绩被严重夸大:放逐魏冉、逼杀白起,任用私党丢城失地

(0)

相关推荐

  • 秦国封侯有多难

    公元前362年,那位结束"四代乱政",带领秦国从混乱中走出来的秦献公嬴师隰病逝,太子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 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因此前"四代乱政"而大损的国力尚 ...

  • 如果不用此人,也许秦昭襄王早就统一了六国,可惜为时已晚

    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在位56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王.他在位期间,六国中有五国都已俯首称臣,只剩一个燕国还在苟延残喘. 秦昭襄王剧照 那时,天下的基本形势已经确定,可以说是秦昭襄王奠定 ...

  • 魏冉:舅舅和外甥的权利之争

    文 / 子玉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穰侯魏冉被收归相印,秦王拜客卿范雎为相.魏冉怏怏不快地前往其封地陶,从此彻底与秦国庙堂绝缘. 至此,秦国才真正迎来了秦昭襄王时代.一个做了四十一年的王,从母亲.弟弟.舅 ...

  • 相邦吕不韦被迫饮鸩自尽,商鞅被五马分尸,为何范雎能左右逢源?

    谈秦说汉(336)相邦吕不韦被迫饮鸩自尽,商鞅被五马分尸,为何范雎能左右逢源? 影响秦国历史进程最大的三个正国级领导干部,商鞅.范雎.吕不韦三个人当之无愧.严格地说,商鞅的最高职务只是大良造,行相邦之 ...

  • 秦国商鞅变法后的七位外客丞相的悲惨结局:...

    商鞅:卫国人,也称卫鞅.公孙鞅,公元前356年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开始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0营建咸阳新都,任大良造(丞相),开始第二次变法.曾率兵击败魏国,收复河西之地,变法功成为封为商君,封地在 ...

  • 范睢警告我们: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前途绝望和对自己没信心

    说起范睢( jū),大概听到他名字的不是太多.但说到和战神白起过不去的那个秦国丞相,您可能就明白了. 不错,按照正史描述,就是这个范睢,当初在秦昭襄王面前说了白起的坏话,致使一代大军事家白起窝窝囊囊地 ...

  • 为什么说是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清朝的历史功绩不可否定

    纵观世界历史 每天为你推荐一些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趣事.野史秘闻.正史解读的历史知识文章.致力于为您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世界~ 公众号 对于中国的疆域,我们常常用"自古以来"来证明是 ...

  • 三国历史人物——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文帝曹丕长子,母文昭皇后甄氏,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公元226年-239年在位.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qu ...

  • 三国历史人物——曹宇(三国时期曹魏燕王)

    曹宇,字彭祖,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中国三国时期魏国宗室,曹操与环夫人之子,与曹冲为同父同母的兄弟.被封为燕王.他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后改名曹奂)是魏国的最后一代皇帝,即魏元帝.晋朝建立后,曹宇被降封 ...

  • 三国历史人物——文聘(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 ...

  • 三国历史人物——羊衜(三国曹魏的上党太守)

    羊衜(yángdào )(?-233年),泰山南城人(今属山东平邑),曹魏的上党太守. 家族历史 他的父亲羊续是汉代的南阳太守,为官清廉,留下羊续悬鱼的典故.羊衜的原配孔氏是汉末名士.少府孔融的女儿, ...

  • 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一.中华千古第一奇人 谁是中华千古第一奇人?盛唐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四十岁时任朔方节度使,手握十万精兵.安史之乱爆发后,任副宰相兼兵部尚书.收复长安后,加司徒官衔,封代国公. 中华千 ...

  • 李斯的功绩被严重夸大,其实他卑劣无节,是秦帝国覆亡的重要推手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曾任过掌乡文书的小吏.他虽居于统治阶级的下层,但对高官厚禄却怀有极为强烈的欲望.他认为,一个人若安于卑贱地位而不设法爬到统治别人的位置上,就同禽兽没什么两样.当他看出自己所在 ...

  • UC头条:看《大宋宫词》, 你需要这些历史知识, 赵光义的历史功绩不容诋毁

    赵匡胤赵光义权力交接之谜,兄终弟及对历史有何影响 我们喜欢宋代,因为宋词的清丽与洒脱并存,因为宋朝的文艺与繁华兼具,不少人说宋朝比不上盛唐,但与唐代比起来,宋代因为商业和城市化发展,要富裕文雅得多. ...

  • 也谈“结构主义”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

    各位青年同志们,五四青年节快乐 除了快乐 还要牢记我党给我们青年的忠告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骚年,快去奋斗吧! "语言学心得" 第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