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李在《琴高乘鲤图》高清赏析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 绢本设色 164.2x95.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李在《琴高乘鲤图》取材于“琴高乘鲤”的神话传说。这个故事记载在《列仙传》里。
相传战国时,赵国有个名叫高的人,因为他的琴弹得很好,人们便称他为琴高。
琴高曾经做过宋康王的门客,为宋康王操琴。宋康王死后,他便到全国各地漫游,传布道家的长生不老的仙术,不少想修道成仙的人,纷纷拜在他的门下。他在冀州和涿郡一带漫游了二百多年,收的弟子有好几百人。
传说有一天,琴高和众弟子告别外出。弟子们问他去干什么,琴高说:
“我要到涿水中去捉一条龙子作自己的坐骑。”
“龙子是什么东西,是龙的子孙吗?”一个弟子问。
“龙子是赤色的鲤鱼,它如果跳过龙门,就成为龙了。你们在我去后,都要斋戒沐浴,等候在涿水旁,并给我造好一座生祠,等我乘鲤回来。”
琴高说完,便向涿水走去。他来到涿水岸边,纵身跳进了水里。他的弟子们便按照他的吩咐,在涿水旁建造了一座“琴高祠”,并斋戒沐浴,虔诚地等待琴高回来。
他们等呀等,等了不知道多少天,只听河水“哗”的一声响,便看到琴高乘着一尾赤色的鲤鱼,钻出了水面,径直向岸边的生祠飞去。
进了祠堂,琴高端坐在接受供奉的位置上,接受众弟子的参拜。众弟子对琴高高明的仙术佩服得五体投地。没多少时间,这事哄动了附近州郡,每天从各地赶来看的人有一万多人。
这样过了一个月,一天清晨,琴高又乘着赤色鲤鱼,飞入了涿水,从此再也没回祠里。
后来,“琴高乘鲤”这一典故,用来写登仙生活;用“琴高、琴高鱼”等指鲤鱼或登仙之物。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 绢本设色 164.2x95.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李在《琴高乘鲤图》表现琴高辞别众弟子乘鲤而去的情景。琴高乘鲤返回水里,众弟子长揖相送的情景。其画场景壮阔,气势磅礴。师徒依依惜别,姿态各异,神情激昂。呼啸的长风,腾涌的烟涛,也好似都在为这位壮士送行。而这种动荡的氛围,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也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心境及相互间的深厚感情。其画法兼工带写,笔势秀劲飞动,墨色浓淡有致,是一幅情韵高亢,而优美动人的作品。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 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李在《琴高乘鲤图》布局构思精巧,琴高跨鲤背回首眷顾的姿态,与岸边揖手相送的弟子们顾盼呼应。波涛汹涌,狂风乍起,云雾弥漫,用以渲染仙人非常递逸时的神秘氛围。景物的配置颇具匠心,树石和远山处于画幅的边缘,中间留出大片空白,既突出了主题,又显得天、水的宽阔。山石皴法融合披麻皴、解索皴为一体,加以变化,笔势劲疾,富有动感。墨的浓淡对比强烈,淋漓尽致。综观全图,笔墨精纯熟练,格调爽朗明快,属明代“院体”风格。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李在(?—1431)明代画家。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今属福建)人。据《李氏世系通考》族谱,李在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之子李元祥的第三十三世裔孙。迁云南,后召入京。宣德(1426—1435)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是宣德时期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名画录》卷二记载:“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间被征,精工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马、夏,人物气韵生动,名倾一时。”其山水仅略次于戴进,戴进被排挤出宫廷后,李在堪称宫廷画手第一。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多摹仿古人,笔气生动。日本著名画僧雪舟,曾向他学习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