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古稀

古稀

古稀始再不愚痴,唯叹聪明剩几时。

醒觉常成论旧赋,忧思屡入咏怀诗。

他嘲谔谔同声少,我悔兢兢欲语迟。

每见新朋三两悟,即欣抱负有人知。

【注释】古稀年后,最欣慰的就是大器晚成,弥补了华年的蹉跎。因以成句,记于2021年9月24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稀年才开始再也没有愚痴,只是叹息晚来的聪明还能剩余几时。清醒时的感觉常常就成了论旧之赋,忧怀的沉思屡屡收入咏怀的歌诗。他人嘲讽我发出的谔谔认同的声音太少太少,自己却悔恨在小心中对想说的话说得太迟。每每见到新的朋友两三句感悟,便非常高兴自己的抱负终于有人相知。

颔联中的“论旧赋”,意思是讨论旧日光景的文赋,论旧,意思是话旧,见清代诗人乔崇修的《挽方石川》诗:“便道过白田,讯我暂维舟。论旧语未毕,荐禰拟见收。”

这一联中的“咏怀诗”,指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如晋代诗人阮籍的《咏怀诗》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颈联中的“谔谔”,指直言争辩的样子,见《韩诗外传》卷十:“有諤諤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国亡。”又见《晋书·傅玄传论》:“抗辞正色,补闕弼违,諤諤当朝,不忝其职者矣。”还见明代人归有光的《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諤諤。”

这一联中的“兢兢”,指小心谨慎的样子,见《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毛传:“兢兢,戒也。”又见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为张著作谢父官表》:“夙夜兢兢,祗惕若厉。”还见明代人归有光的《金君守斋墓志铭》:“世道沦斁,为善者兢兢惧不能免。”以及任鸿隽的《岁暮杂咏》:“谁能学懦夫,履薄徒兢兢。”

这一联中的“欲语迟”,意思是不敢说出来,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尾联中的“抱负”,指志向,见宋代诗人楼钥的《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於用。”又见元代诗人雅琥的《上执政四十韵》:“稻粱犹不足,抱负岂能伸?”

(0)

相关推荐

  • 【著名非流派诗人】凤鸣回山:美好遇见(诗五首)

    我 们 一 起 走 过过 美好遇见 谢谢你们 凤鸣回山(何凤军) [作者简介]墨露(凤鸣回山),原名何凤军.码字垫饥,分行取暖.民间诗者,独立写作人. 著名非主流诗人:凤鸣回山 心语(外四首) 心语 ...

  • 李升华七律诗 自嘲

    自嘲 总冀前途成事功,何期往日与今同. 酆都祖路已非远,尘网宗家犹是穷. 冷眼长看蔬食物,贫身只做肉屏风. 莫非回首维生史,染病唯凭一口中? [注释]读唐李商隐<人日即事>诗,步韵而咏别事 ...

  • 李升华七律诗 致老友

    致老友 一从离却柳条边,岁岁无逢沈酿川. 每守孤风听锦瑟,唯耽明月忆朋筵. 身家少借私亲力,生活多花冤枉钱. 十年雨雪时常问,谁人与我共婵娟? [注释]读唐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真娘吴中乐妓墓在 ...

  • 李升华七律诗 咏史

    咏史 当年徒是庆南巡,风里何曾满眼春. 一夜昙花空对月,两朝帝业枉传人. 乾坤几改翻成故,社稷三更不见新. 憧憬千帆须觅渡,天河哪处是梁津? [注释]读唐李商隐<春日寄怀>诗,依韵而咏别事 ...

  • 李升华七律诗 思秦

    思秦 既在骊山修寝陵,岂能没世竟无称. 两千年里恭如主,三十帝中褒似冰. 万古嬴门延后裔,一篇秦赋颂先登. 彼时既认车同轨,此日谁思上蔡鹰? [注释]读唐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诗,步 ...

  • 李升华七律诗 穷庐

    穷庐 煮酒耽迷仁智居,彼时忧愤此安徐. 唯求神命知龟卜,只待仙游到宛渠. 俗耳重听张养浩,清心每敬宋潜虚. 穷庐也有读书趣:纸笔韩杯半碟鱼. [注释]读唐李商隐<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诗, ...

  • 李升华七律诗 李商隐

    李商隐 常钦商隐好才情,可谓当时间世英. 万首皆含动心句,千年每荡绕梁声. 风华虽毁李牛斗,笔彩却留琴瑟鸣. 鬼斧神工郢篇簇,谁人读罢竟无惊? [注释]读唐李商隐<赠田叟>诗,依韵而咏别事 ...

  • 李升华七律诗 余英

    余英 立夏环看皆黛绿,唯存院内几余英. 窗前犹再两三萎,树上难重千百生. 已见无花空落落,徒留有瓣瘦精精. 一番感叹残痕里,谁忆欣欣曾向荣? [注释]读唐李商隐<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诗,步 ...

  • 李升华七律诗 北元

    北元 摧枯拉朽替京畿,虎踞龙盘建五旗. 血里乾坤难有世,史前社稷竟无遗. 登基已不思班马,开国何曾用吕伊. 江北江南皆色目,神州哪处少流离? [注释]读唐李商隐<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 ...

  • 李升华七律诗 无题

    无题 朗啸狂书每日同,笺毫久伴石虚中. 余生盛气虽濒老,满腹清词却未空. 已是求枝三绕鹊,犹迷伏枥五花骢. 不知辛丑诗文后,能否再吟杨柳风? [注释]读唐李商隐<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 ...